尽管我们对于书法并不陌生,但是真的要发出“书法是什么”的追问时,恐怕也不会有统一的答案。欧阳中石先生曾经用“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书以焕彩、赋以生机”四句来概括书法的本质;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针对书法工作者提出了四个要求:“书中有文、书中有道、书中有人、书中有德。”综合两种表达,其中的“字”“文”“人(德)”“道”,都是理解中国书法的维度。除此以外,笔者认为还有“艺”也不应忽视,背后的逻辑和历史值得深究。
从周代开始,贵族中盛行的“六艺”就有“书”,其意义包含但不限于“书法”,同时还有“识字”“学文”“书写”诸多含义。六艺之“艺”,古字写作“埶”,像一个人双手持草木,本义为“种植”,强调“基础”和“根本”的意义显而易见,故《汉书·艺文志》将《八体六技》之类的文献归入“小学”类。
书法首先是写字,而“字”背后的“义理”必须讲求,脱离这一根本无疑就应该受到批评,《非草书》批评当时的学草之人“徒善字既不达于政,而拙亦无损于治”,即是着眼于此。锺繇、张芝、王羲之、王献之是唐代以前最为伟大的书法家,然而在后世看来,此四人毋宁说是书法史的“罪人”。如北宋朱长文指出:“自秦灭古制,书学乃缺,删烦去朴,以趋便易。然犹旨趣略存,至行草兴而义理丧矣。锺张羲献之徒,以奇笔倡士林,天下独知有体势,岂知有源本。惟颜鲁公作字得其正为多,虽与《说文》未尽合,盖不欲大异时俗耳。”(《墨池编》卷一朱长文按语)
朱长文批评“锺张羲献”的出发点就是他所强调的字学源本,他同时抬出颜真卿作为正面典型。朱长文在他自撰的《续书断》中列出的“神品”三人,分别是颜真卿、张旭、李阳冰,三人皆出自唐代,朱长文贯彻的乃是道德、字学、书艺三个标准。在朱长文看来“德均则艺胜”(《续书断·神品·颜真卿》),故颜真卿排第一,正是立足于“德义”而言。
与朱长文处于同一个时代的苏轼,对中国书法的内涵与外延作了进一步的思考,他在评价文与可时说:“与可之文,其德之糟粕。与可之诗,其文之毫末。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苏轼《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苏轼建立的“德—文—诗—书—画”的依次隶属关系正是对唐人张怀瓘“先文后墨”观点的发展,结穴在“归本于人”。这一论述奠定了宋代以来中国艺术的基本走向,那就是“画”向“书”靠拢,“书”“画”向“诗”靠拢,“诗”“书”“画”向“文”靠拢,“文”“诗”“书”“画”向“德”靠拢,“德”就是“人”。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何宋代以来会有“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书入画”“字中有笔”“笔中有诗”等提法了,而“诗书画”的排列次序也终于约定俗成。时至今日,文学家的地位高于书画家,作协的地位高于文联下属的诸多协会,正是这一传统合乎逻辑的发展。
那么,“艺术”又是什么呢?《现代汉语大词典》的定义是通过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而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如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建筑等。事实上,这一定义是古今中外有关“艺术”能指和所指调和的产物。
首先,在中国古代,“艺术”自有生成的内在逻辑。中国古代“艺术”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后汉书·伏湛传》云:“永和元年,诏无忌与议郎黄景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李贤注云:“艺谓书、数、射、御,术谓医、方、卜、筮。”但是这种相对的区分在后世被逐渐混淆了,而统统被名之为“杂艺术类”。
在这些“杂艺术”当中,“书”因为更多地关涉“字”“人”“文”等方面,因而有时会被另眼相看,而被史志目录归入“经部”“史部”中(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直到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仍旧将书法相关的文献归入《理学汇编·字学典》,而不入《博物汇编·艺术典》。
现在普遍使用的“艺术”一词,其实受到西方的“art”观念的影响。“art”在西方语境中,原本指手工艺和科学的“技巧”,后来用于专指“美术”,这种转变经过日本而传入中国。“以美为目的”的“艺术”观念传入中国后,经过晚清和民国学人的阐释,结合中国古代固有的“艺术”谱系,从而衍生出一套融汇了古今中西多方面涵义的“艺术”观念。以现代“艺术”的观念来审视古老的中国书法,便发现其扞格之处非止一端,于是有关书法是不是“艺术”的争论一直到今天还没有停息。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是现在意义上的“艺术”本来不重要,但是当现代“艺术”观念已经成为某种价值判断标准的时候,书法受到当代“艺术”话语权的“阉割”便不足为怪了。这种“阉割”主要表现为以“线条”来定义书法、以“造型”来解读书法、以“美术”来涵盖书法、以“美学”来归置书法。反过来,认为书法不是写字、技术不需文化,岂非咄咄怪事!
不得不说,“艺术”是一个笼子,一旦书法人也认同了当代的“艺术”观念并身体力行之后,传统书法背后的“字”“人”“文”“道”便被悬置起来,书法在“艺术化”“美术化”“美学化”的路上越走越远。难怪乎人们在回答“书法是什么”的问题时会陷入莫衷一是、是非纷起的怪圈了。
(作者系暨南大学教授、中国书法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