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文教

复课利于弥合疫情期教育“断层”

冯建军 文雯
2020-06-04 10:02:14  来源:中国教育报

  新冠肺炎疫情已经造成全球逾15.8亿儿童和青少年停课,占全球注册学生总数的91.3%。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各地已经或正在准备有序开学。在停课期间,各国纷纷启用了在线教育,让学生借助网络进行学习。但相关理论与事实证明,从促进儿童身心发展、促进社会公平、风险管理等角度来看,学校教育依然无法替代,及早复课,有利于遏制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复课有利于弥补校园停课导致的学生发展损失

  疫情期间,我国许多学校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积极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和线上会议、直播平台开展教学。但无疑,在教学效果和其他技能(如社交技能)培养上,面对面互动的教师、同伴环绕的学习环境和真实的校园氛围,仍然是线上教学难以替代的。校园为学生创造了更直观的同伴“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也提供了更实在、更高效的师生互动机制。线上学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的自律性,但我们对学生居家学习所需的“自律性”并不应该过于乐观。有调查表明,在日本、爱沙尼亚等国家,学生的确有自律学习的习惯;有些国家,如西班牙、法国等,学生自律性是极少的。我国学生自律学习的效果也不应被高估。

  在学习自律性不高的情况下,持续更长时间不开学,学生面临的不只是对未来学习的耽搁,还有不可避免的对已学知识的遗忘,而这一遗忘的后果是较为惊人的。美国一项研究预计,一个正常的8岁儿童在整个疫情封锁结束后重返校园时,将会遗忘(秋季学期以前)一整学年的数学学科知识。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根据更加量化的指标,儿童在漫长的暑假后基本会遗忘上一学年20%至50%的知识。

  此外,初等教育还需要面临另一个困难,即学龄儿童的重要学习阶段一旦错过,其带来的终身损失难以弥补。根据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小学儿童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这一转折年龄对应在四年级(10—11岁)。林崇德教授对小学儿童数学概括和运算能力发展的研究也指出:一般教育条件下,四年级儿童在数学概括能力发展中有明显变化。根据教育效果不同,更宽的范围在三到五年级间。强调关键年龄,是要求小学教育工作者适应小学儿童发展的飞跃期并施以适当的教育。此外,早期的语言学习、人格形成等诸方面都仍然要依靠学校教育,错过关键期对于学生个体的终身发展是一种损害。

  在不开学的情况下,阶段性成绩的测算也是需要考量的。学业成绩作为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指标,自然不能以草率的测算方法替代。如在法国,今年的考试一律取消,成绩由教师根据学生之前的表现情况预估产生,这引起了广泛的担忧和质疑。

  复课有利于遏制疫情期间社会差距扩大的势头

  首先,我们要承认现行线上教学本身的不平等因素。网课要求符合条件的电子设备与稳定良好的网络状况,这对很多贫困家庭和生活在山区的孩子而言并非易事。有些家庭里有几个孩子,有限的设备和较拮据的家境无疑对孩子接受教育造成了难言的困窘。即便有了手机,长时间网课消耗的流量资费也使贫困家庭难以承受。有的贫困家庭孩子希望不上网课,有的孩子为上网课只能借用邻居家的网络或者到有网络的其他场所。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社会现实。

  其次,在家学习要求更多的父母参与度。对于教育背景好、家境宽裕的家庭而言,比较容易达成,而文化水平不高、贫困家庭在这一方面显得弱势许多。在较为贫困落后的家庭,学生在家更容易分心。有些学生在家还要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有些还要自己劳动贴补家用(尤其在疫情中经济受创、家庭收入急剧缩减的情况下)。这在学生线上学习的参与和出勤数据上都可以反映出来。英国慈善机构萨顿基金会的调查显示,私立学校小学生超过一半都参与到了每日线上课堂的教学活动,而公立学校只有不到1/5。美国也有类似的对比研究,施行疫情封锁措施后的第一周,一些普通学校反馈,1/3以上的孩子都没有登入线上学校系统,更不要说全部参加课堂学习了;而精英私立学校的学生做到了百分百出勤率,且一些富裕家庭还会雇用全日制导师教学。

  此外,还有更多原因致使贫困家庭的孩子因不开学而承受更大代价。学校作为一个公共扶持领域,对儿童的帮助不局限于学业。在某些地区,学校为孩子提供免费午餐、牛奶补助等,定期为适龄儿童体检、注射疫苗。对于贫困家庭而言,离开学校,这些福利自然就没有了。有研究认为,对于一些在赤贫线上挣扎的国家和地区,有些孩子在疫情期间离开学校超过一段时间,就意味着再也不可能重返校园了。

  故此,教育公平问题在疫情期间更为凸显,而开学有助于弥合疫情所带来的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所显现的裂痕。

  合理的强制返校是平衡风险之举

  基于以上诸多考虑,许多国家不愿意采取“太咄咄逼人”的政策,提出了“自愿返校”。5月2日,《经济学人》发表文章指出,“自愿返校”的“自愿”也有教育不平等的阴影。法国近期民意调查展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分野:中产以上的家庭中有48%的父母愿意把孩子送回学校,而较为底层的贫困家庭中只有18%的父母表示会把孩子送回学校。在英国,处于弱势的孩子(包括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只有5%回到校园,95%的学生没有返校。因此,为了促进教育平等、平衡风险,合理强制开学的效益应该被重新审视、评估。

  “强制”开学不是强人所难,更不是拿学生的生命健康当儿戏。这是平衡风险的举措,除了从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对医学事实的考量也十分必要。因为就目前医学数据而言,年轻人的感染比例远小于中老年人,染病后的康复概率也高许多。

  但“强制”开学也不是死板的、教条的。对于确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应秉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为他们提供不同的应对方法,譬如让身体状况差的学生在家继续休养,让返校交通不便的学生延缓返校等。采取一定帮扶措施,支持这些学生与其他同学保持同样的学习进度。对于返校的学生,必要的检测、隔离、卫生指导以及医疗用品的供应应当提前到位。隔离期满后,在一定限度内调整好适当放宽的管理方式,也应当制定得详细周全。只有这样,合理强制开学、及早开学才能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为南京师范大学,冯建军系该校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以历史照耀我们前行的道路

    要深入认识五卅运动的现实意义,以历史照耀我们前行的道路。

  • 发扬红色传统 汲取前进力量

    根据党史部门的普查结果,上海市革命遗址共657处,其中就包括相当数量的红色工运遗址。这些镌刻着红色记忆的土地,是共产党人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

  • 传承红色基因 唱响奋进之歌

    今年是五卅运动95周年、上海总工会成立95周年。五卅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对历史的纪念,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 建立连民心平台 凝聚促发展动能

    用抓经济工作的思路抓工会工作,用工会经费撬动社会资源参与平台的可持续运转,深化与大型企业商家的合作,将职工群众团结凝聚在“龙泉驿职工之家”。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