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构筑高层建筑保护伞
//www.workercn.cn2013-12-24来源:科技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我空军一架歼-8飞机在浙江省安吉市报福镇上空爆炸。据称,飞行员驾驶失控战机因避让城市地面目标而牺牲。近年来,类似于军用或民用航空飞行器损毁地面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100米以上)的事件不时见诸报端。那么,城市高层建筑在平时或战时该如何防护?请看科技日报特约专稿——

  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日益紧张,未来的城市建筑将重点向地下和空中伸展,高层建筑也将越来越多。而随着各国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飞行器翱翔蓝天,城市高层建筑面临的威胁也势必显著增加。其中,十多年前的9·11恐怖袭击事件直接给人们敲响了飞行器对高层建筑威胁的警钟。

  2001年9月11日,享誉盛名的美国世贸中心大楼——双子座,被恐怖分子劫持的两架民用客机撞击毁坏,并致使3000多名无辜的平民丧生。这次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恐怖袭击事件,给美国和整个世界造成了无法估量的影响,也给世人留下了很多的启示,其中关于如何加强城市高层建筑平时和战时的防护问题,已成为各国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点问题。

  面临的主要空中威胁

  一般来说,城市高层建筑可能受到的空中威胁,主要有以下几种。

  恐怖分子利用飞行器实施的故意撞击。随着航空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飞行器将朝着多样化、灵巧型和易操控等方向发展,飞行器也将逐步进入家庭和企业。但在飞行器日益普及的同时,恐怖分子也可以频繁使用有人驾驶或无人驾驶的飞行器,对城市高层建筑实施恐怖袭击,像9·11事件那样劫持民航客机对城市高层建筑实施袭击显然不再是其唯一的选择。

  民用或军用飞行器的非恐怖性撞击。长期以来,民用或军用飞行器因技术故障、操控不当和不良天候等非恐怖性原因,撞击城市高层建筑的事件也是屡见不鲜。1945年7月28日,一架军用B-25轰炸机因在大雾中迷航,撞到百层高楼纽约帝国大厦,导致3名机组成员和11名在第79层的工作人员死亡。2002年1月5日,一名15岁男孩从飞行学校偷走一架塞斯纳飞机,撞向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市商业中心高42层的美国购物中心银行。2002年4月18日,一架罗克韦尔Commander 112TC型飞机撞到意大利米兰高30层的皮雷利塔大夏。2005年12月6日,伊朗一架载有近百人的C-130军用运输机,撞上附近居民区内一栋10层住宅楼。2006年10月12日,一架小型固定翼飞机撞击了纽约曼哈顿一座50层的高级住宅楼。2010年2月18日,一架小型飞机撞击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国税局的办公大楼,导致多人受伤并引发爆炸和大火。我们看到,诸如此类的案例层出不穷。可见,在空中飞行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相对于低层建筑而言,高层建筑面临的危险无疑要大得多,颇有“高处不胜寒”的尴尬与窘境。

  战时敌方实施的精确打击。海湾战争以来的历次局部战争表明,城市尤其是高层建筑较多的大城市,往往是战争中首当其冲的攻击目标,尤其是大量高层建筑被摧毁后形成的二次伤害,将极大地引起城市的混乱和民众的恐慌,进而削弱敌方的民心、士气和斗志。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都是大量发射精确制导炸弹,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和南联盟首都贝尔格莱德里的政府机关、军事指挥机构、机场航站楼、电信大楼、大型商场和防空设施等军用和民用高层建筑,实施了超饱和攻击,迅速实现了瘫痪对手的目的。

  可采取的防护措施

  对城市高层建筑平时和战时的防护,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建立完备的城市空中情报预警系统。应当以高层建筑为中心,以敌方可能来袭的主要方向为重点,力争形成由远至近的区域性空情预警报知网络。远方空情预警系统,主要由战时空军空中与地面雷达系统、战区空情报知系统和国家战略卫星侦察系统构成,其预警范围通常为城市郊县边缘以外的广大空域。近方空情观测报知系统,主要以地方部队为核心,以民兵预备役为骨干构成,通过设立观测站、观测分站、观测小组,运用先进的观测报知器材,及早发现敌情。其预警范围通常是城区边缘至郊县的区域。城市空情观测系统,主要以市区民兵预备役为核心,以各高层建筑守卫分队为骨干组成,其观测范围覆盖整个市区。在城市防空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力争对来袭兵器实现较大范围的预警探测。

  建立城市空域安全网络中心。城市尤其是高层建筑较多的大城市,应建立以城市空中交通管制部门为主体,所有机场、城市驻军部队、消防部队、医疗卫生部门和气象部门为骨干,各高层建筑管理单位为终端的城市空域安全网络中心。中心内的各分系统要相互联网,确保信息通畅,全天候监视城市空域,保障城市空域的安全。该中心主要担负和平时期的防护任务,但为了与战时城市防空作战系统实现无缝联接,也应将其纳入城市人防体系,使之能迅速完成平战转换,战时发挥警戒和防空作用。各城市之间的空域安全中心也应相互联网,实时互通,使各城市的空域处于安全警戒网络之中,如此可较好地预防偶然和蓄意的破坏。高层建筑的管理单位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在楼顶安装信号灯和导航装置等,以显示大楼在空中的高度及其存在。尤其为防范恐怖分子的恶意攻击,更应在各高层建筑的顶端安装低空预警探测系统(由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部门管理,并与城市空域安全网络中心联通,系统要采用高性能的警戒雷达等),将高层建筑周围的一定空域划为“禁飞区”,禁止一切飞行物入内。如不明飞行物有进入“禁飞区”的迹象,系统应能立即发出警告信息。

  完善城市空域管制措施。国家或者地方政府应颁布保护高层建筑的空域管制措施,严格禁止所有飞行物体(尤其是飞机)在城市空域实施的低空飞行。通常情况下,要求军用和民用飞机飞行时,应尽量避开市区,如确实要经过市区上空,应经有关部门许可。除特殊情况外,绝对禁止1000米以下的低空飞行,如在低空飞行可考虑将其击落。此外,政府还应对城市高层建筑的兴建进行必要的行政管理,严防滥建和不加选择位置的随意建设,控制高层建筑的数量,减少防护工作的困难;充分了解城市高层建筑的现状,建立高层建筑情况数据库,做到心中有数。

  有重点地部署防护力量。在打击力量运用方面,应以高层建筑为中心,建立多层、环形和有重点的防空力量部署,力求将“来袭”飞行器消灭在行进中。空军和现役防空部队遂行中远距离的反空袭作战任务,在敌来袭方向上实施远方位部署。作为主要力量的预备役高炮部队和作为补充力量的城市郊县民兵高炮部队遂行近距离反空袭作战任务,通常部署在城市郊区和外围城区。市区民兵高炮部(分)队部署在城市重要目标特别是高层建筑附近,或者将一些防空兵器部署在高层建筑的顶部,主要打击突入城市空域的临空之敌。在防空区域划分上,可建立“三区”:围绕重要目标建立的重点防护区、围绕重点目标密集地区建立的定点与机动相结合的综合抗击防护区和建立拱卫城市的环形防卫区。防空指挥机构应根据敌情灵活使用各种打击力量,力争形成无懈可击的防御盾牌。

  搞好高层建筑的伪装。采取一些有效的伪装措施也可以提高高层建筑的生存率。二战时苏军曾采用改变克里姆林宫外部的醒目颜色和建造假克里姆林宫两项伪装措施,让克里姆林宫神秘“失踪”。一般来说,可以高层建筑为核心,利用空浮器材设置伞形、多层、交叉和环形的空中障碍防护区;用各种制式和就便器材覆盖高层军事目标的关键部位;使用烟幕、水幕、雾幕和各种气溶胶(雾霾),模糊高层建筑的外表,形成空中遮障;条件允许,还可以利用模拟器材和就便器材在高层建筑的周围建造假目标等。这些措施都能起到伪装、欺骗、干扰和抗阻等作用,较好地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

  采取多种措施防患未然

  以往在设计建造大楼时,人们主要考虑地震和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因而在设计建造时,消防、抗震和救护等措施相对完备。如今在设计高层建筑时,还应充分考虑飞行物横向撞击的因素,力求多使用耐火性能好和弹性强的建筑材料,着力增强高层建筑的抗撞击和防焚烧功能。

  据一位考察过世贸大厦的我国建筑专家说,世贸大楼以钢材料结构为主,四周用优质钢紧包,内部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框架,该结构有很强的抗震作用,但钢材料在弹性和熔点方面的性能缺陷使它抗冲击和耐高温的能力不强,必然严重削弱钢结构的支撑性能,导致楼体倒塌。而如果世贸大楼不是因为燃烧而倒塌,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肯定大为减少。

  低层建筑遭袭击的可能性较高层建筑要少一些,破坏带来的损失也会小一些,但这并不说明低层建筑不会遭到空中飞行物的袭击。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中,惨遭劫难的五角大楼和幸免遇害的白宫以及美国驻肯尼亚使馆的爆炸事件都告诉我们,恐怖袭击破坏无孔不入、无时无刻不在,可以说一切可能因破坏对人类造成巨大伤害的场所都将是恐怖分子袭击的目标。因此,在加强高层建筑防护的同时,也不可对低层建筑可能遭遇的“飞来横祸”放松警惕,尤其应该加强对政府机关、通信枢纽、核设施(核电站、核试验基地、核储备仓库等)和化学、生物工厂等设施的保护,做到防患于未然。(作者单位:武警河南郑州市支队)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