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一桥飞架中欧
—— 记习近平主席欧洲之行
杜尚泽//www.workercn.cn2014-04-03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足球,东西方共通的语言。柏林奥林匹亚体育场,青草芬芳,阳光绚烂,孩子们朝气蓬勃,绿茵场上争先恐后。中国对外友协的民间外交公益项目“彩虹桥工程”,让黄土塬下山山峁峁中的“足球孩子”,有机会来到温婉的莱茵河畔,接受专业训练。

  习主席微笑着望着他们在球场上奋力奔跑、积极攻防。看到好球,他带头鼓掌。一个孩子问道:“您看好哪支球队?”他殷切地说:“我看好你们,看好你们这一代。”

  一座改革进步之桥,把中欧两大改革进程连接起来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访问期间的一个热词。意料之外,又是意料之中。

  每一站、几乎每一次会谈,到访国领导人都会提及这个词。很多人谈起他们阅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的感受,对中国改革力度、广度、深度表示高度赞赏:“这是开放的、务实的、面向未来的、高瞻远瞩的、令人钦佩的改革。”

  中国的改革进程,走进了第36个年头。

  欧洲的一体化进程,若从“舒曼计划”发表算起,已划过64个年轮。

  “中国同欧盟都处在改革的关键时刻,都有许多问题要解决,而解决的问题很多是相同、相似的”,习主席对中欧的改革进程有深邃思考:“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欧洲要推进一体化进程,是互惠互利、相得益彰的。”“尊重双方改革道路,借鉴双方改革经验,以自身改革带动世界发展进步。”

  欧洲眺望中国,那个拿破仑眼中“沉睡的狮子”已经苏醒,正昂首奔跑,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和平、可亲、文明的狮子形象。站在重要历史关头,中国吹响改革的总号角,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问得最多的是领航中国改革的感悟,习主席坦诚作答:“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始终保持着清醒沉着,行百里者半九十。”“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在孜孜以求的探求中达到目标。”

  对欧洲改革发展,习主席同样虚怀若谷:“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三人行必有我师。”

  元首间的友谊,植根双边关系,也植根治国理政的智慧交锋和交融。

  默克尔赞赏中国的建设成就,并询问:“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您最急迫、最关心的是什么?”

  习主席答道,治大国若烹小鲜。再大的成就除以13亿人都会变得很小,再小的问题乘以13亿人都会变得很大。中国这条大船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在荷兰威廉—亚历山大国王的私人午宴,讲到肩负的历史重任,习主席动情地说:

  “中国五千年没有断流的文化不能丢掉了,要有文化自信;我们业已形成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不能走偏了,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虽然我们面临困难挑战、荆棘丛生,但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人民。我和我们的人民心在一起、苦在一起、干在一起。”

  良久,威廉—亚历山大国王赞叹说:“我完全完全赞同你的观点。”他又说:“我们两国人民都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民。”

  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三大机构怀抱舒曼广场,交相辉映。

  3月31日,长达5个小时里,习主席先后同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会谈会见。

  欧债危机冲击下,世界对欧盟的作用和前景,存有不同声音。他们十分关心中国态度。习主席明确表示:“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始终支持一个团结、稳定、繁荣的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同舒尔茨会见时,习主席一番即席讲话,深刻道出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思索:

  “虽然中欧选择的道路不同,但追求持久和平繁荣是我们共同目标。我们坚定自信,但不固步自封。中华民族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勇于探索、不断前行。”

  对改革进程的沉着冷静,对改革目标的坚定执着,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深处走来,走向未来。

  一座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

  追寻历史脉络,探索文化基因,感悟民族精神。

  柏林,一场与汉学家和孔子学院代表的座谈,一场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也是一次对文明交流互鉴的深刻思索。

  “找到正确答案的钥匙,还在对中国文化最基本的理解。芝麻开门,答案就在这里。”习主席说。

  听完汉学家代表发言,习主席从容讲述他眼中的“文化认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他讲起对中国的偏见:“很多问题的解决不在一时一刻,要保持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潜移默化,滴水穿石。”

  他说到“盲人摸象”:“看中国,不能只看一个点、一个面,切忌盲人摸象。”“对‘中国威胁论’、‘中国衰落论’这样的说法,要抱着一种平常心,一种宽阔的胸怀,一种开放理解的态度来对待。”

  文化自信,尽在一个个访问细节之中。习主席和夫人彭丽媛身着中式服装,出席荷兰和比利时王室举行的盛大国宴。中华文化风采,民族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在法国,与奥朗德总统共同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座谈会时,习主席逐一罗列法国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名字。台下法国听众激动不已,奥朗德总统带头喝彩鼓掌。

  在德国,他讲述了读《浮士德》的故事。“在上山下乡的日子里,我走了30华里去借这本书,书的主人走了30华里来取回这本书。”

  荷兰,郁金香的国度。彭丽媛应邀为新培育的郁金香命名,“国泰”这个中国名字,寓意中荷国泰民安。

  中欧关系发展,始终伴随着东西方的文化认同,如同两条交汇的河流,奔腾不息。

  “中法两大民族都对对方怀有深厚的仰慕和尊敬,两国间存在的明显默契总有一天会发展成一种越来越深厚的合作。”半个世纪前,中法关系的开拓者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正是站在民族文化与国家关系无法割裂的战略高度,共同揭开了中法关系划时代的一页。

  从里昂中法大学,到戴高乐基金会,访问中,文化交流和中法友好难分彼此。99岁高龄的旅法华人翻译家李治华,历时27个春秋,把《红楼梦》翻译成法文;九旬高龄的艾莱娜女士十几年风雨不辍,坚持到中国驻法国使馆教授法语课……习主席深有感触:“文化亲近感是中法关系的独特优势。”

  中比人民珍贵友谊,同样离不开文明的共荣。2009年,习主席在会见阿尔贝二世国王时,向他赠送了一本珍贵相册,其中收录着半个世纪以来比利时王室成员的访华照片。庄严的天安门城楼、巍峨的长城、高耸的大雁塔……一张张照片,记录了比利时王室成员同中国深厚友情的历史瞬间。

  习主席夫妇同菲利普国王结下深厚友谊。他们并肩漫步比利时天堂公园大熊猫园,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仿佛置身一幅中国水墨画。

  中国,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西方文明的发祥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关于文明的演讲,浸润着习主席对中华文明深沉的深思——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布鲁日欧洲学院,关于中欧青年人交往的寄语,表达着习主席对中欧未来的期待——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中国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欧洲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希望中欧双方的同学们用平等、尊重、爱心来看待这个世界,用欣赏、包容、互鉴的态度来看待世界上的不同文明,促进中国和欧洲人民的相互了解和理解,促进中国、欧洲同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相互了解和理解,用青春的活力和青春的奋斗,让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变得更加美好。”

  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飞架一座前所未有的友谊合作之桥,把中国和欧洲人民的共同梦想更紧密地联通起来。

1 2 3 共3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