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某部队经常参加演习,官兵对演习流程已烂熟于心,对在演习中获胜胸有成竹。但令参演官兵意想不到的是,在最近的一次演习中,导调部并未按过去的套路出牌,而是大幅调整了演习地域和兵力行动,并在伴随导调中不断给演习设置各种“意外”,逼着部队在仓促准备下处置情况、在紧迫的条件下组织协同、规避危险。事后部队反应,这次演习受到的锻炼更大、收获更多,这样的演习才像打仗,更有实战味道。
曾几何时,有些部队的演习无形中变成了“折子戏”、走过场,演习考核就是程序考核,部队行动完全按多年的套路来,容易出“乱”的内容要砍掉,复杂的情况要反复推演。这种演习似乎很好看、很精彩、很成功,但部队在演习中受到的锻炼却大打折扣,部队风气也在这种程序化的摆兵布阵中变虚了、变假了。深究这类现象背后的原因,就是怕在演习中暴露问题,怕演错、怕搞砸、怕丢面子、怕推倒重来、怕出事故,容不得半点意料之外的情况,缺乏接受意外的勇气和魄力。
但现代战争并非我们想象中的程序化战争,而是战场态势瞬息万变,敌人无处不在,敌情无时不有。要想“宁败于训练场,不败于战场”,就必须在演习中多搞一些不打招呼、无预案的临机导调,多一些无章法、无程式的情况设置,多一些意想不到的敌情诱导,让指挥员在突发的危局、险局、困局、难局中紧张,让部队在频繁的机动、临机调整、忍饥挨饿中接受挑战,把部队逼入险境、绝境,让部队在“乱”中做到“不乱”,得出能打胜仗的规律,有效提升实战能力。
演习想要具备更多的实战性,演习部队有时也要敢于打破条条框框。1941年6月,巴顿率部参加在美国某训练基地举行的大演习。演习开始后他发现,预定的演习预案过于轻视装甲力量使用,导调部思维跟不上装备的发展,便没有执行以步兵行动为主的既定方案,而是撇下步兵以装甲师为主力实施包抄,迅速占领对手指挥所。这既打乱了上级精心安排的导调计划,也使整个演习不得不提前结束。巴顿在演习中不为条令条例和预案条条框框所困,敢于根据战场实际情况和手中兵力兵器灵活行事的举动,无疑也是之后其在二战战场上战功卓著的原因之一。
如果在演习场上,指挥员脑子里只有大纲和条令条例的规定条文,唯演习预案或导调方的具体建议是从,对敌情研判、兵力运用、战法设计等缺乏独到的见解,没有敢越雷池一步的反“常态”之心,演习就将失去提升指挥员指挥能力的作用。相比于未来战场上必然出现的特殊变化和多变态势,常态的演习设想永远有不足的一面。要想从容面对未来战场,就必须敢于让演习部队多一些突发奇想,多一些突破性的尝试,多一些高于大纲难于大纲的训练,以此打牢部队处置意外情况的基础,培养部队灵活用兵和施谋用计的能力,以及处变不惊的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