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两次空袭叙利亚,有哪些不一样?
张人龙
//www.workercn.cn2018-05-08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2017年4月7日,美海军2艘驱逐舰发射59枚“战斧”巡航导弹,空袭了叙利亚沙伊拉特空军基地;时隔一年,2018年4月14日,美英法联军发射105枚各型巡航导弹,空袭了叙利亚3处“化学武器”设施。通过比较两次空袭行动的异同,可在一定程度上观察美军作战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变化。

  从作战意图看,两次空袭均属明显的“震慑”行动,但作战性质已从作战支援降格为政治宣示

  两次行动均是在叙政府军节节胜利之时,借口“叙军滥用化学武器”发动骤然猛烈的定点打击,美军以震慑行动挽救叙反政府武装颓势的企图昭然若揭。但从打击目标看,“4·7空袭”是在相持局面下直接打击政府军有生空袭兵力,“支援”反政府武装作战的意味明显;而“4·14空袭”则是在胜负初定的局面下打击部分“化武”设施,与战场关联弱化,其为打而打、打政治仗、打宣传仗的意味极为浓厚。

  两次成本不菲的空袭,从实际效果看均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战局:“4·7空袭”后10小时,驻沙伊拉特的叙军战机即恢复任务飞行;“4·14空袭”当天,叙军即宣布完全控制东古塔地区。究其原因,自2015年俄军出兵援叙以来,俄叙方面已逐步控制战场主动权。

  从临战准备看,美军空袭任务规划72小时周期律仍然有效,但其应急打击选项增多

  “4·7空袭”距离当月4日的“化武”疑云有3天时间,“4·14空袭”原拟12日发动,距4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48小时内做决定”的宣言也是3天时间。可见,目前美军空袭任务规划仍然是以72小时作为典型周期。

  但不应忽略的是,在4月14日空袭之前,以色列空军9日曾单独空袭叙T-4空军基地,考虑美以关系,不排除是以军代替美军出手,实施了基于预案的、8~9小时内的应急打击行动。应当注意,这种由盟军代劳的应急打击方式具有更强的隐蔽性,突然性和威胁性更大。

  从作战规模看,两次空袭均属“有限”打击行动,但后者在联军作战层面意义更大

  两次行动虽然在弹药使用规模上有成倍增加,但正如美军官方宣称的一样,均属于“一次性的”“有限的”打击行动。从美军自身规划看,其海军前后两次对单个目标发射弹药的数量基本持平,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有限”的内涵。

  “4·14空袭”更富意义的层面在于展示了联军作战能力。对北线霍姆斯西部2号目标所谓“辛沙尔化武基地”和3号目标所谓“辛沙尔化武掩体”的突击,是以盟军为主负责突击。其中,对2号目标近乎平均地使用了美军9枚、英军8枚、法军5枚、共计22枚各型巡航导弹;对3号目标的小规模突击(用弹7枚)则是由法军独立实施。由此可见,盟友框架下的联军空袭作战能力提升明显,使其战术选择更为丰富。但另一方面,这个水平可能也是现阶段的上限,毕竟对南线1号目标、大马士革近郊“巴扎研发中心”的最大规模突击(用弹76枚),仍是由美军单独完成。

  从作战样式看,两次空袭均属远程精确打击,但后者的“智能”要素作用凸显

  从“4·7空袭”到“4·14空袭”,使用弹药从单纯的海基“战斧”,扩大至美军的空基AGM-158B“增程型联合空地防区外导弹”(JASSM-ER)、英军的空基“风暴阴影”、法军的空基“斯卡尔普”和海基MdCN,再加上以军使用的“戴丽拉”,全部是以“防区外发射”和“精确制导”为主要特征的巡航导弹。换言之,两次空袭行动均属于远程精确打击范畴;而两次纯巡航导弹空袭也充分表明,在高威胁环境下对限定目标实施精确突击,目前美军仍以巡航导弹为首选弹药。

  其中尤应关注的是“4·14空袭”中首次参战的AGM-158B和MdCN,二者与其他型号的最大区别在于,具备更强的自主态势感知、自主航线规划、自主目标识别能力,也即特朗普所说的“更智能”。有分析认为,是4月9日以军对T-4基地空袭中大量弹药被拦截的结果,刺激了新型高智能弹药的首战。19枚AGM-158B全部用于对1号目标突击,占该批弹药总量的25%,突击2号目标的MdCN虽然仅有3枚,但按成本核算也占该批弹药的近1/3,“智能”要素初次亮相便不容小视。至于新弹药性能强弱,或许从整个行动仅有1架EA-6B电子战机支援略窥端倪。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