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备受社会关注。然而,究竟如何开展好针对领导干部群体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尤其是如何使心理健康服务在需求契合、供给多样、便捷获取以及易被接受和使用上得到实质性的突破,进而推动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这些问题目前仍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为了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进一步推动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年第1期本刊策划栏目特别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及组织部门工作者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领导干部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
真情关爱干部、关注干部身心健康、提高干部心理素质、加强干部心理健康服务,是党的干部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党的干部工作读物基础工程总策划戴晓曙总结梳理了干部工作中重视和加强领导干部心理服务的情况。他指出,中国共产党从创建起,就一直重视加强对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语言体系中,“思想政治工作”实际就包括“谈心谈话”“思想交流”“心理疏导”“舒解情绪”“关心爱护”的含义。20世纪80年代初期,心理素质测评方法开始进入后备干部选拔工作。组织人事部门从2006年开始对干部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调研,就干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影响干部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需把握的主要关系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从改进干部考察考核、加强日常谈心谈话、有针对性地做好关心关爱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干部心理健康服务的对策措施。干部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戴晓曙认为,干部队伍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对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负有特殊责任,但他们也和普通人一样会遇到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加快、工作任务量的增大,心理健康已越来越成为干部工作中需要给予足够重视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闫洪丰认为,领导干部往往被认为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因此不仅领导干部自身不以为然,组织上也很容易忽略此类问题。长期忽视心理疏导最终就会演变为心理健康问题。切实关注领导干部的心理问题,是新时代干部队伍管理的重要内容。
现阶段干部心理健康的问题特征
当前,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如何?闫洪丰认为,从总体上看,领导干部的心理是健康的,干部队伍的心理素质是好的。但也要看到,少数领导干部心理状况存在与当下形势、任务不适应的问题,有的出现心理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的现象,甚至发生因心理问题导致严重焦虑、抑郁乃至非正常死亡事件。
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家公务员心理健康应用研究中心主任祝卓宏介绍,中科院心理所国家公务员心理健康应用研究中心于2015年至2017年调查了32436名公务员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现,公务员生活问题压力最大,其次是职业发展压力,然后依次是工作任务压力、角色定位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公务员群体整体上有10%的人焦虑水平比较高,8.4%的人抑郁水平比较高,15.2%的人压力水平比较高。
另据江苏省委组织部的一项调查:从年龄层次看,越是年轻干部越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35岁以下年龄段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从职务层级看,心理健康问题U型趋势较为明显。从厅级到副处得分与职级成正比,呈现出职级越低心理健康问题递减的趋势;从副处到科员得分与职级成反比,呈现出职级越低心理健康问题递增的趋势。从单位层级看,心理健康问题越往基层越明显。从单位属性看,党政机关心理健康问题往往大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往往大于国有企业的变化特征。戴晓曙认为,虽然这只是局部抽样调查,但干部心理健康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干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着力点在基层
中科院心理所国家公务员心理健康应用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与省市机关公务员相比,基层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更差、压力更大。该中心还对2009年至2017年底公开报道的283例自杀干部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自杀者以处级以下的基层干部为主,占70%,主要自杀原因是抑郁症,这个比例与基层干部占整体干部比例基本一致。
为什么越往基层心理健康问题越多?戴晓曙认为,主要原因是基层干部与老百姓面对面打交道,站在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第一线,琐事难事多、被动落实多。越是直接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越需要情感投入,当难以得到理解或正确评价时,就可能陷入厌烦和困顿的状态,从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祝宏卓认为,基层干部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已经影响到个人身心健康、家庭幸福安康和全面实现小康,组织部门应予以高度关注,加强针对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服务。他坦言,与基层干部心理健康相关的系列政策文件已经出台,但仍面临落实难的问题,现有心理健康服务模式不能满足基层干部需求,我国心理健康服务力量在基层还很薄弱,从西方引入的一些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并不适合我国实际需要,应尽快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基层干部心理服务模式和体系。
构建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需要创新
建立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重要而紧迫。戴晓曙认为,干部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组织上还缺乏一套有效的解决办法和应对机制。加强干部心理健康服务,建立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干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和实践创新。
在理论层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教授胡月星把心理能力建设引入党建视野,提出从心理资本入手,进而增强领导干部的心理能力发展水平,开辟了党建研究的新视角。他认为,心理能力建设是加强党的干部队伍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加强干部队伍心理能力建设的目标要求出发,厚植心理资本将聚焦于目标信念、兴趣志向、价值取向、意志品格等关键心理因素上。
在实践层面,专家们普遍认为,虽然很多地方对建立干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是,由于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不够,对心理疾病还存在较多的社会偏见和误会,有些干部存在“病耻感”和“病忧感”,如何将科技手段更好融入心理服务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创新。
在政策导向上,闫洪丰认为,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服务的政策制定必须紧密围绕“科学”与“落地”进行多样化探索。政策的制定要以心理学、社会学知识为依托,以对人的需求和认知的了解为依据,以有效的心理预防和干预方法为工具,科学制定政策,并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从组织层面,要认真落实关怀干部心理需求和良好心态培育的各项举措。戴晓曙认为,要按照“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的工作思路,以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安业”为工作目标,提高对干部心理健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作为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重要保障措施,纳入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考核指标。
在培训层面,应重点探索在党校搭建领导干部心理服务平台。国家税务总局党校心理训练中心副主任李朝波提出,应将心理培训作为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服务的首要环节。他认为,党校在为领导干部提供心理服务方面具有天然的平台优势和操作优势。搭建心理服务平台,确保心理服务的质量和供给量,使领导干部在党校学习期间能够同时缓解心理压力、化解心理困扰、增强心理活力。
在技术层面,要加大心理服务与科学的心理技术手段结合的力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领导人员考试测评研究中心副处长王文新认为,领导干部心理服务推进的关键在服务内容的科学化和服务获取的便捷化。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要将心理服务与科学的心理技术手段相结合,将科学化的心理技术转化为实用的心理服务产品,加强宣传和体验力度,扩大心理服务技术与产品知晓度和覆盖面,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心理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