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广州车展期间,新浪汽车邀请汽车老总到车展现场接受采访,分享自己的产品与企业理念。以下为采访实录。
新浪汽车:各位新浪汽车的网友大家好。我是新浪汽车的鲍家翔。现在我们身处的是2014广州国际车展的现场,现在接受我们新浪汽车采访的是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君姜总。
姜君:各位新浪汽车的网友大家好!
新浪汽车:您好,姜总,我想请问今天在一汽丰田展台都有哪些亮点?
姜君:这次一汽丰田带着所有的产品参加广州车展,一会儿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全家福。最大的亮点是大家期待已久是全新的皇冠的亮相。
新浪汽车:中国消费者对皇冠都有很深厚的感情,因为它是丰田进口中国非常早期的品牌,也树立很好的口碑。能不能请你详细给我们介绍一下,它新在哪儿?
姜君:皇冠在中国的历史很多国人都了解,它是最早进入中国的豪华车品牌之一,有着近60年代的历史。这次是第14代皇冠。我总结有三新,应该是在全新发展改革理念的基础上一个全新的设计。全新设计体现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全新的外观,一改丰田大家认为比较中庸、稳重的设计。既保留了它的尊贵、豪华,又赋予了时尚和现代感的元素,大家可以期待。
新浪汽车:我想问问丰田对它有什么样的期望和目标?
姜君:第二个新是全新的内饰,应该是大胆前卫的设施。仪表台是双屏中央控制台,现代感、科技感十足。第三新是搭载全新的动力总承,还有涡轮增压方机。
新浪汽车:广州车展对于每个车系来讲算是一个总结的机会,基本上广州车展之后,一年之后应该有结果了。对于今年整体的情况您能不能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和总结?
姜君:今年的汽车市场作为销售部门的同事们,大家都感觉竞争非常激烈。全世界的车都到中国来了,随着奔驰、宝马对中国战略的调整,可能大家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就是今年对广大用户来讲,在价格优惠幅度加大了。在整个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过程当中,今年大约还能保持在10% 左右的增幅。但是政策法规的趋严,包括对燃油限制的控制,对各个厂家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厂商,我们今年关注的不是绝对量体现多少,我们给自己的目标就是一定要跑赢大盘。跑赢大盘的概念就是照顾好经销商、库存,衔接好市场。能够跑赢我们觉得就是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
对于一汽丰田来讲,下半年卡罗拉上市,所以下半年的销售比上半年好。
新浪汽车:卡拉罗销售真的非常不错。明年在卡罗拉的平台上要实现混合动力系统国产。我想问问我们对这个混合动力系统国产准备好了吗?
姜君:关于混合动力搭载在卡拉罗上,这是我计划中一个很重要的战略举措。这件事我们正在积极准备当中,包括战略的规划、销售方案的制定,和我们有一些国产化,为了更降低成本,为了让大家更接受价格,详细的事情到时候向您汇报。
新浪汽车:我们一定到时候更多关注卡拉罗。其实从去年开始到现在,未来汽车的概念一直被大家关注,而且这个话题热得持续不断。您对于未来汽车的概念有什么样的理解?在您眼中未来汽车应该是什么样?
姜君:我认为未来的汽车任何一个厂商都回避不了我们面临的三大课题。一、交通拥堵;二、能源紧张;三、环境保护要求。这三个话题对于未来汽车的发展,如果解决好这三个问题,对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指明了一条方向。各个厂商都会在低能耗、节能、小排量做很多工作。作为汽车,随着使用人群的越来越多,它更倾向于家庭。长远看,它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作为人们的代步工具,越平民化、越百姓化。无论是一次性购入成本还是未来使用成本,都应该越低越好。
新浪汽车:说到未来汽车。在汽车以外,大家对汽车的营销和运营业有很多的进化和革命。今年双十一,我们可以看到各家汽车厂商都在和电商结合。您对电商的开花结果怎么看?
姜君:时代的发展使得我们用户群越来越年轻。越来越年轻就使得我们思变。一汽丰田也在今年双十一尝试了和网络的合作,那一天我们卖出了八千多台车。未来传统的汽车营销和现代的网商,和新形势的融合,我认为会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新浪汽车:我们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布局吗?
姜君:我们会积极探索,作为一个课题。如何把新型媒体和传播到用户的空间有效联系起来,对我们来说是要认真思考的。明年在我们内部体系当中,加重了对网络营销的人员和资源配置。
新浪汽车:一汽丰田非常时髦。我们新浪汽车有一个传统栏目叫“老总问老总”,我们下一个接受采访的企业是东风,您会问什么问题?
姜君:东风裕隆是一个很棒的公司,东风裕隆的营销手段我认为比较适合于中国的营销方式。他们也有不错的业绩。问题很难提出,我真的很想去学习一下。
新浪汽车:您对东风裕隆有没有什么好奇的?
姜君:我的好奇是东风裕隆如何把营销做得更好的?
新浪汽车:谢谢姜总。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8-201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