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公车拍卖,为“最严车改”探路,但公车拍卖毕竟只是车改的一个环节。接下来更重要的是,防止相关人员左手领车补,右手动用公帑再买新车。
近日,中央机关公车举行了两场拍卖,场面火爆,溢价率高。究其因,恐怕不能简单用“都是领导坐过的车,以后商务应酬还是很有面子”来解释,还与公车保养好、公开的车况数据可靠有关。
对竞拍者来说,关心的是拍卖车辆的性价比高不高,能否竞拍成功;而普通公众关心的则是,拍卖是否依法合规,公开透明。而如果站在更宏阔的背景下观察,中央机关公车拍卖还关乎本轮车改的成色。
去年7月,中办、国办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又一次开启了公车改革大幕。此次车改被称为“史上最严车改”,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和一般公务用车均被取消。
如何让最严车改贴地而行?必须压缩现有公车,封存之后,公开拍卖。据悉,中央和国家机关在2014年年底前取消5000辆公车,此前消息称,中央层面取消的3184辆公务用车已全部封存。封存只是一个环节,1月25日、26日和2月1日,共拍卖约300辆公车。换言之,本轮公车拍卖质量如何,关系到剩下几千辆公车的走向,甚至影响到车改能否真正推行下去。此外,如果中央层面的公车拍卖成为范本,还可为地方公车拍卖提供榜样;哪怕此次公车拍卖出现瑕疵,通过及时矫正,也可为接下来的拍卖提供经验和教训。这正是本次公车拍卖的价值所在。由此,此次车辆处置全程有必要接受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处置结果也应及时公布。
拍卖公车,具有釜底抽薪之效。公车拍卖了,意味着不可能是象征性封存,风头一过再启封使用。按照制度设计,“处置公务用车所得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后全部上缴中央国库”。因此,拍卖的公车越多,越说明车改动真格;公车拍卖收入越多,越是好事。
中央公车拍卖,为“最严车改”探路,但公车拍卖毕竟只是车改的一个环节。接下来更重要的是,防止相关人员左手领车补,右手动用公帑再买新车;还需从预算编制等方面,防止中央机关在公车配置上乱花钱。通过最严格的制度约束和最有力的多元监督,遏制“车轮上的腐败”,使最严车改不会浪得虚名。
编辑: 周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