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随着一辆别克中级车市场的全新战略车型——全新英朗缓缓驶出,上海通用汽车武汉分公司一期项目正式竣工投产,将带来每年24万辆整车的新增产能。据记者综合车企公开披露的信息,今年,至少有上海大众、一汽大众、海马、福特等十家车企将在中国竣工新工厂,新增产能达到262万辆。其中,合资品牌占70%,自主品牌为30%。至此,今年中国汽车总产能将达3600万辆。
2015年新增262万辆
汽车年产能将达3600万辆
不断增长的销量,需要产能来作支撑。去年,上海通用全年累计销售176万余辆汽车,再度刷新公司年度销量纪录,原有的产能也就日显紧张。据了解,其位于武汉市江夏区的上海通用武汉分公司2012年开始建设,一期项目总投资70亿元,可以为上海通用增加24万辆的产能。而一期刚竣工,二期项目也已动工,投资总额75亿元,预计2017年投入使用。届时,武汉分公司的整车产能将达到48万辆。
将在今年扩产的还有上海大众,其位于长沙的新工厂总投资120.8亿元,一期产能30万辆,包含冲压车间、车身车间、油漆车间、总装车间等。如果市场需求旺盛,上海大众还将于2017年启动二期项目,总产能将达到60万辆。
与此同时,一汽大众长春工厂之外又在广东佛山、四川成都建厂;按照计划,大众2018年在华产能要达到400万辆。
北京现代目前也正在筹建第四工厂。还有海马汽车郑州工厂今年新增产能30万辆、福特汽车杭州工厂25万辆、广汽本田增城工厂24万辆、广汽丰田广州南沙区第三工厂22万辆、凯迪拉克上海工厂16万辆、广汽传祺广州工厂15万辆以及华晨汽车重庆工厂10万辆……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国内汽车产能将增加262万辆。
综合车企发布的产能数据,今年,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奇瑞、比亚迪、华晨、吉利等车企初步规划产能在3300万辆左右。这个数字加上通用乘用车产能,今年国内汽车产能将达到3600万辆。
竞争延伸到了生产线
车企纷纷建设一流制造基地
除了增加产能,记者发现,运用业内领先的工艺技术提升制造水平,成为各大车企应对市场激烈竞赛的需要。
比如投产不久的东风日产大连工厂,其焊装车间的自动化率高达83%,在总装车间,更是全面实现了轮胎、座椅等配件的输送、抓取、放置自动化,并在国内首次导入滑板AGV,有效降低车间内的二次物流。同时,在涂装技术方面,大连工厂导入了全机器人自动喷涂系统,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
而作为上海通用汽车全国制造体系的最新成员,武汉新工厂配备了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工艺设备及国际高标准的环保设施,仅车身车间就拥有452台机器人,自动化率高达97%。还有生产效率提升一倍的一模多件工艺、等离子钎焊、R-1000iA系列轻量化机器人、3-wet喷涂工艺、拼合精度可达0.1 mm的总装底盘线等,这些先进设备和工艺,令武汉新工厂成为上海通用旗下又一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绿色环保工厂。
而奇瑞捷豹路虎的常熟工厂,则采用柔性制造能力,拥有306台机器人的焊装车间自动化率超过85%;涂装车间采用干式喷漆系统,空气可循环利用率高达95%……
火拼,已从车市延伸到了生产线。
有的库存高企,有的还要排队
大多车企产能还在可控区间
一边是车企纷纷投资上马新的生产项目,一边是部分品牌的4S店新车库存高企,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车市里还有不少新车需要排队等车,供不应求。这至少说明,汽车整体产能过剩还没有到来。这,也许是众多车企花大血本建设先进制造基地的原因:有了过硬的生产大本营,才有可能赢在起跑线上。
刚刚过去的2014年,我国汽车销量为2349万辆,继续高居全球第一。有关方面对2015年国内汽车平均销量增速预测为10%,以此计算,2015年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584万辆。也就是说,今年国内车企产能与销量预期差额为1016万辆。不过,业内人士目前还不赞同过剩说。中汽协有关专家就表示,当前汽车企业库存肯定是高的,应该引起行业的重视和警惕。但目前,中国汽车行业产能规划非常复杂,部分企业库存高企,但有的合资车企产能却还严重不足,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判断是否产能过剩,可以看看产能利用率。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整体上还处在一个可控的区间。大部分车企特别是合资车企的实际产能利用率都在80%以上,这是比较健康的区间。但他也表示,因为车企谁也不愿意输在起跑线上,产能竞争也就容易陷入盲目,一旦汽车产能利用率不到70%,那就必然引发亏损。按照现在的规划,到2018年,我国的汽车产能将达到4000万辆以上,而销量如果不能达到2800万辆,产能利用率就将低于70%。
因此,冷静分析车市走向,合理规划产能与销量预期,对车企来说,很不容易,但却是健康发展的有序之道。
今年,我国汽车销量可能只有2500多万辆,产能却将达到3600万辆,有没有过剩?车企是该冷静分析车市走向,合理规划产能与销量预期了。(记者 林燕)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8-201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