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邮箱登录  通行证登录  宽频版  网站地图

长安逸动纯电动车上市 新能源战略10年拟推34款车

//www.workercn.cn 2015-03-16 09:22:36 来源:科技日报 

  长安汽车近日在重庆正式发布了面向未来10年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同时宣布逸动平台首款纯电动轿车——逸动正式上市。该车共推出两款车型,售价分别为23.49万元和24.99万元,补贴后最终用户购车价位14.49万元和15.99万元。

  新能源战略10年推34款车

  此次活动中,长安正式发布未来10年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未来10年,长安汽车将投入180亿元,从研发、技术、供应、运营4个层面给予强力保障。长安汽车将以重庆、北京研发基地为中心,统筹美国和英国研发中心,打造新能源产品。到2025年,新能源研发队伍将达到1500余人,逐步形成重庆、北京、保定、深圳四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产品以纯电驱动为主线,同步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及纯电动两大技术平台。其中,在纯电动平台上,打造单电机和轮毂电机两大动力系统,可满足两驱和四驱动力驱动模式;在插电式混合动力平台上,打造单电机双离合和分轴四驱两大动力系统。

  到2025年,长安将推出34款新能源车型,覆盖乘用车、商用车两大平台。其中,纯电动产品27款,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7款。纯电动产品中,商用车12款、MPV6款、SUV2款、轿车7款。到2020年,长安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40万辆,到2025年,长安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突破20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达到10%。

  动力目标实现“518”

  长安汽车表示,新能源汽车将形成“动力强劲、节能环保、科技时尚”三大特点,确保到2025年实现新能源“518”性能目标。其中“5”是指到2025年,纯电动产品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百公里加速都将达到5秒;“1”是指到2025年,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百公里综合油耗为1升;“8”是指到2025年,纯电动产品单位质量每吨百公里耗电为8度。

  此外,在续航里程方面,到2020年,纯电动产品续驶里程将达到350公里,插电混合动力产品纯电里程80公里;到2025年,纯电动产品续驶里程将达到400公里,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纯电里程达到100公里。

  在经济性能方面,打造用户真正用得起的新能源汽车。到2020年,长安纯电动产品每公里花费6分钱,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每公里花费9分钱;到2025年,纯电动产品每公里花费将实现5分钱,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每公里花费8分钱。

  电动版逸动性能优于传统

  作为长安新能源战略发布之后推出的首款车型,逸动纯电动在总体性能水平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优于逸动传统车水平,其中噪音控制、动力性、操控性、可靠性等已接近或超过国际同级车。

  噪音控制方面,延续了逸动的优秀表现,应用了多达11项减振降噪新技术保障,全面保证了整车的声品质,百公里加速噪声低于65分贝。

  在动力表现上,使用高性能电驱动力系统,峰值扭矩达到280N.m,0—50公里加速仅需4秒。

  在操控性能上,通过“专业的底盘调教 +前后轴荷50%的黄金分配比”、电池与车体一体化集成设计、运用“预判前馈控制+电机转矩补偿”技术,并经长安英国中心多轮精细化动力调校、采用坡道辅助技术等方式,拥有良好的操控性和舒适性。

  在可靠性上,逸动纯电动通过了高温、高寒、涉水等复杂环境试验,历经五轮超过200万公里的强化道路可靠性试验, 50万次车身与悬架疲劳试验,满足用户10年的使用需求。

  在安全性方面,逸动纯电动按照五星安全标准设计,其电池通过国际电动汽车安全认证机构UL安全认证试验,其电控系统满足国际领先的电控系统安全标准。逸动纯电动不仅成为中国首个五星安全碰撞标准的电动车,更采用了欧美地区碰撞安全标准。

  经济性方面,使用成本大大低于传统车。大量应用了车身轻量化技术及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每公里仅需0.15度电,花费小于8分钱,较传统车节约85%的使用成本。按每年行驶两万公里估算,每年能为用户节省约10000元的使用费用。

  便利性方面,逸动纯电动城市工况续驶里程设计为200公里,采用3种充电模式:充电站充电可半小时充满,家用插座和车库充电桩8小时充满。在售后服务上,长安汽车通过搭建云服务平台,可实时监控车辆健康状态,按风险级别提供技术保障,通过定制化维修方式,为用户降低维修成本70%。(记者陆鸣)

 

编辑: 周璇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8-201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