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车企只有实现“由机会型增长向能力型增长的国际化发展之路过渡转型”,才能在新一轮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去
市场占有率十二连降,五年来月度市场份额新低,轿车市场单月份额一度跌破20%,众多自主车企销量、利润双下滑……面对销量连续六年稳居全球第一,并继续扩张的本土市场,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2014年度的答卷确实有些尴尬。
“2015年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可能还会下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在年初召开的汽车信息发布会上,沉默良久,曾作出此番回应。
一季度的销售数据似乎佐证了董扬的观点:尽管一季度自主品牌乘用车的整体市场份额提升至43.21%,但这主要得益于SUV(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的爆炸式增长(同比增长108.3%),而作为乘用车市场绝对主力和最能体现车企竞争实力的轿车的市场份额则下降了0.5个百分点至22.9%,仍无回暖迹象。
并且,在上周于上海举行的2015中国汽车论坛和上海车展上,多家自主车企的相关负责人也坦言,目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企业面临巨大的压力。
“合资车企正在市场下探,抢占未来新的销售增长点。”业内人士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自主品牌的市场遇冷很大程度上源自合资车企已深入自主车企的传统“腹地市场”。此外,我国“消费者消费水平升级、综合使用费用上升、城市限购政策”等因素也都对自主品牌汽车产生不利影响。
接受本刊采访的多位专家对此表示赞同,但认为这些因素更多的是外部表现。在专家们看来,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占有率从2010年的45.60%一路下滑至2014年的38.44%,“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面对巨大的市场诱惑,此前自主车企存在市场投机,并没有真正踏踏实实地做好基本功”。
但换个角度来看,市场的遇冷也给自主车企提供了一个冷静思考、作出战略调整的机会。实际上,众多自主车企已意识到需要逐步放弃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思路。
“投机心理玩不转了”
据全球权威汽车评测机构J. D. Power亚太公司的数据显示,自主品牌轿车新车质量(IQS)PP100(每100辆新车的问题数)与国际品牌的差距,从2007年的139个缩小到2014年的36个,两者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自主品牌汽车的质量提升明显,但整体依然落后于合资、进口汽车。”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消费者购买汽车关注的是当下的质量对比,而不是取得了多少进步,并且“从质量层面还有所落后,何谈汽车的品质和品牌”。
为何自主品牌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依然落后?赵福全认为,这与我国汽车产业起步相对较晚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一些自主车企此前存在市场投机心理,在发展思路上存在偏差”。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汽车市场也进入快速成长期。从2000年至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年产销增速平均达到24%,一跃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尤其是伴随此前国家鼓励汽车下乡、小排量汽车政策的推动,2009年我国汽车市场销量年增长率曾达到惊人的46.1%,呈现“井喷”之势。
“市场压力不够大,‘萝卜快了不洗泥’,只要汽车造出来就有人买,车企就有机会。机会主义者只顾眼前,而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赵福全认为,自主车企并不是没有认识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只是面对膨胀的市场需求、宽松的竞争环境,自主车企并未从灵魂深处认识到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而汽车核心竞争力就是“认认真真培养人才,扎扎实实做质量,做好每一个零部件的设计、验证”。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首席汽车分析师程晓东深表认同。“是迅速建立营销体系以低价竞争抢占市场份额,还是冒着可能会牺牲抢占市场先机的风险,着重提升产品品质与核心竞争力,从长计议企业发展战略。”在程晓东看来,面对市场的诱惑,彼时自主车企真正选择后者的并不多。
从“像卖白菜一样卖汽车”,到“捷达、桑塔纳大概是50元/斤,我预测8年之后这些车会降到20元/斤左右”,再到“2015年要成为国内第一,2025年实现全球第一”,彼时,众多自主品牌车企都对未来市场保持乐观。
而如今“狼来了”。伴随我国汽车市场扩张渐趋放缓,合资汽车产品的下沉,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升级,自主车企过去的传统发展思路已难以为继。这也就证明了“不注重产品质量简单的价格竞争虽然可能会博得短期市场,但不会给企业带来真正长远的发展”。
“投机心理玩不转了。”赵福全警醒道,在发展思路上如果没有本质的改变,即使自主品牌能一时回暖,也很难扭转大的颓势。
自主车企保卫战
据年初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给出的预测,今年中国乘用车销量在2125万辆左右,增速为8%。
“根据一季度经济运行和中国汽车工业产销的情况,我们认为会低于这个预期。”董扬在2015中国汽车论坛上坦言,体量增长的放缓,也就意味着汽车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就认为,未来十年仍是中国汽车市场的黄金十年,但不同于过去的是,新十年“需要洗牌,有苦有乐”。
因此,程晓东认为,自主车企必须要“克服浮躁情绪,严把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服务理念。”自主车企只有实现“由机会型增长向能力型增长的国际化发展之路过渡转型”,才能在新一轮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去,获得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本刊记者从2015上海车展和中国汽车论坛了解到,各大自主品牌车企已意识到要转变以往发展思路。例如,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营销公司总经理黄华琼对本刊记者坦言,“现在市场的丰富度已经远超当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车企之间拼的是实力、技术和客户感受。”
而吉利汽车集团总监杨学良则坦言,吉利汽车此前曾规划过比较多的产品,而现在吉利正处于一个从量到质的转变,“在新产品规划上要讲究出精品,出能有销量的拳头产品”。
“再穷也不能穷研发,我们肚子再饿也要投研发。”朱华荣则强调,只有脚踏实地做好研发,自主品牌才能实现对合资品牌的赶超。
“自主车企不仅仅要注重研发,还需要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赵福全认为,尤其是对于我国体量相对较小的民营车企来讲,研发投入的加大会给企业带来资金压力,因此车企合作研发,“抱团取暖”不失为良策。此外,企业还要在管理、人才培育、零部件体系建设等方面下足功夫。
而在清华大学汽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显君看来,由于汽车产业是战略性支柱产业、复合型产业,并且在某种意义上还涉及国家产业安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
“汽车产业的几个关键性技术,国家真的应该好好规划。”李显君建议,汽车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可以由国家来主导,各大企业、科研机构集中参与,来进行集中突破。
“但政府不可过多地干预市场,过分呵护自主品牌,否则自主品牌将永远像没有断奶的孩子,不能真正茁壮成长。”程晓东补充道,自主品牌汽车的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的鼓励和支持,政府还要着力为自主品牌汽车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提供优良的市场环境和政策导向。(记者宫超)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8-201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