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呼唤尽快出台行业政策
当前,国内外各路资本竞相布局互联网专车,新一轮烧钱大战已经打响,互联网专车行业洗牌在即。面对新生事物,国家鼓励利用互联网技术解决出租车行业沉疴,然而有的地方仍在对互联网专车围追堵截。已经出现两年的互联网专车,获得社会资本青睐,赢得民众支持,然而由于没有出台相关监管规章,这一行业仍被称作“灰色创新”。
消息人士表示,交通部关于出租车行业改革指导意见近期将会出台,文件将禁止私家车接入,给专车放开口子,出租车也会有改革试点。专家表示,对待创新也要有创新思维,互联网专车是“互联网+”在约租车市场的创举,符合国家支持鼓励方向,既有利于盘活存量汽车资源、形成万众创业,也有利于解决出租车行业积弊已久的打车难、打车贵等问题。
各路资本竞相布局互联网专车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专车服务是一个规模至少在4000亿元以上的市场,目前出行市场的供给远不能满足需求,全国每天的出租车订单量为3000万单,仅能满足60%的打车需求,也就是说每天有2000万人次打不到车。
互联网专车已经成为国内外资本竞相布局的一场盛宴。互联网专车公司书写着行业传奇,传奇从美国打车软件公司Uber(优步)开始。2011年,运营仅18个月的Uber接受了来自高盛等投资者的3200万美元,完成第二轮融资。有消息称,美国打车软件Uber正计划开展新一轮融资,此轮融资规模为15亿至20亿美元,此轮融资将使Uber的估值达到500亿美元甚至更高,或使其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创业公司。而2月13日,美国另一家专车服务公司Lyft获得2.5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达到20亿美元。
中国互联网专车公司的融资规模也不断创出新高。以滴滴打车为例,2012年,滴滴打车经过6个月运营之后,就获得金沙江创投A轮300万美元的投资。2013年,滴滴公司引入腾讯1500万美元B轮投资。2014年1月2日,其再次获得1亿美元C轮融资,其中,中信产业基金领投6000万美元,腾讯跟投3000万美元,其他机构参与投资1000万美元。在2014年底,滴滴再次引入7亿美元融资。
成立于2010年的易到用车,目前服务范围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济南等国内80多个城市,同时在海外30个城市开展业务,平台上有1500家租赁公司,目前总共有超过10万台车,注册会员超过1000万。易到用车分别于2011年8月、2013年4月、2013年12月和2014年9月获得多轮融资,总金额2亿美元左右,投资方包括晨兴创投、宽带资本、携程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2015年1月,易到与海尔达成协议,决定合资投入80亿建立国内最大租赁公司。
今年1月28日,神州租车联合神州优车在全国60个城市同步推出专车服务。神州专车的出现,使得互联网专车市场迎来新变局。足够多的车辆资源是神州租车经营专车业务的优势之一。作为国内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截至2015年3月,神州租车在国内169个主要城市拥有1000多个直营网点,车队规模72000多辆,超过行业第二名至第十名租车公司的总和。“神州专车的客户定位是商务白领,目前我们的注册用户呈几何级数增长,用户黏性非常高。” 神州租车相关负责人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巨头之间不断进行合并、合作,互联网专车的门槛进一步提高。今年2月14日,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宣布合并。记者从滴滴快的公司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合并后的滴滴快的出租车覆盖全国360个城市135万司机,专车覆盖61个城市40万司机,出租车日订单400万单,专车日订单最高150万单。
1月18日,易到用车和海尔产业金融成立合资公司“海易出行”,双方共同打造出行产业链,其中海尔提供金融支持,易到则负责运营支持,定位是“互联网出行服务的资源平台”。易到用车CEO周航表示,海易出行将在2017年时达到10万辆汽车的规模,发展新业务的储备资金高达80亿元。
据记者统计,滴滴、快的、易到等三家公司加起来的融资额已近200亿元人民币,融资方不乏腾讯、百度、中信、海尔等业界大佬。“互联网专车平台除了解决用户打车需求外,可以搭载很多东西,这一块的市场潜力巨大。因此在监管政策出台之前,各路资本都希望能抢先占位。”某专车公司负责人表示。
细分市场 “烧钱”大战随时打响
在企业获得一轮轮融资之时,互联网专车的推广宣传、吸引用户的成本逐渐提高,不断上演“烧钱”大战。
互联网专车被各路资本占住端口后,一批拼车、代驾服务公司崛起。5月5日,国内最大互联网代驾服务平台e代驾正式对外宣布完成D轮1亿美元融资,融资完成后e代驾的整体估值达到8亿美元。e代驾目前覆盖150座城市、8万名代驾司机,单日高峰订单突破12万。
“我们已经完成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崇德投资领投,挚信资本、易车网、IDG等跟投,规模达到1亿美金,是当前拼车行业的最高融资。”嘀嗒拼车CEO宋中杰在5月6日的记者沟通会上宣布这一消息。嘀嗒拼车成立于2014年,此前嘀嗒拼车分别获得由IDG领投的1000万美元A轮融资,由易车网领投的2000万美元B轮融资。
百度领投、红杉资本今年共同投资了拼车公司天天用车和51用车。此前,51用车获得小米董事长雷军的天使投资。微微拼车、爱拼车、AA拼车等拼车公司也均获得融资。根据创业邦研究中心数据,截至2015年3月31日,共有15家拼车应用企业获得融资,总计投入资本金额5亿元人民币左右。
天天用车CEO翟光龙表示,顺风车领域已然成为O2O方向上最热的细分领域之一,这个当时不被人看好的想法如今已造就一个接近10亿美金的大市场。
在企业获得一轮轮融资之时,互联网专车的推广宣传、吸引用户的成本逐渐提高,不断上演“烧钱”大战。神州专车一进市场就投入25亿元,补贴5000万新客户,用户下载其客户端并在账户内充值100元以上即送出对应面额的奖励,相当于打五折,活动持续一个月,且首次乘坐50元内免费活动也将会持续一年。目前滴滴顺风车推出的补贴包括,对于注册的车主首先奖励 20 元,完成首单后奖励 100 元,成功推荐车主也能享受 10 元奖励,奖励的形式是出租车券。
新一轮的“烧钱”大战已经打响。5月25日,易到用车率先发起免费搭车活动。滴滴快的同一天也开启了“免费坐快车”活动。5月26日,滴滴快的公布数据显示,“滴滴快车”25日在全国的总订单达到2151911单,超过此前全国所有专车服务的总订单量。滴滴快的此前宣布将投入10亿元请全国人民免费打快车。
“我坐出租车从机场到家需要八十元,而上次坐滴滴快车只用了51元,价格优势非常明显。”经常出差的小王表示。“快车和专车的车辆没啥区别,就是快车价格低,我既能接快车的单也能接专车的单,只是快车推出以后,专车的订单急剧下降。”滴滴快车司机刘师傅表示。
行业发展需突破重重羁绊
专车给市民出行提供了极大方便,且行业前景看好,但其安全性问题一直挥之不去。此外,互联网专车“灰色创新”尚待正名。
各大互联网专车公司都为这个行业未来描绘美好蓝图。滴滴快的CEO程维表示,滴滴快的希望通过累积用户打车数据,合理规划路线,降低车辆闲置率,更加高效地服务用户。用户只需说明从哪里去哪里,平台将根据实时和未来的情况,利用算法合理规划线路,并且寻找调动平台内的交通工具,在平台内实现真正的高效叫车。
“海易出行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创新及商业生态系统的重塑,突破传统汽车租赁公司的发展瓶颈,实现盈利模式、业务模式和融资模式的创新。”周航表示。
据记者了解,易到用车会赠送给乘客20万保额的华夏易到安心险,且车上每座乘客都有一份,并要求所有专车都为乘客购买座位险。“神州专车给每位乘客最高提供100万的安全保障,并且可以先行赔付。我们持续优化用户体验,比如在车辆管理方面,每辆专车装有OBD监测,也就是司机每一脚刹车、油门都能监测。”神州专车相关负责人表示。但是,上述负责人也表示,安全问题是互联网专车的“死穴”,如何实现服务标准化也考验着建立私家车平台互联网专车公司。
以优步为例,“优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承担责任”的格式合同,便是专车驾驶员与乘客必须首先面临的问题。目前大多互联网专车平台并未为乘客提供完善的保险机制,滴滴、Uber除交强险之外,其他保险都没有。而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都明确表态,如果发现私家车在营运过程中发生意外,会被视作“黑车”,不作理赔。一部脱保的车辆,对于乘客、司机乃至第三方而言几乎是零保障。
2014年9月,交通部颁发的《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指出,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出租汽车发展规划,发展多样化、差异性的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只能通过预约方式为乘客提供运营服务,在规定的地点待客,不得巡游揽客。
交通部支持互联网专车创新服务,但是出于安全考虑,禁止私家车接入互联网专车平台。一边是交通部新闻发言人徐成光称“借助互联网平台,一些企业提供打车、专车服务,满足了公众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的出行需求”,一边是交通部部长杨传堂称“永不允许私家车当专车运营”。
为解决私家车接入问题,打造专属的互联网车队,各大专车公司各显神通。比如,易到与奇瑞、博泰合作打造“互联网智能共享电动汽车”,建立自己的专车团队。4月,易到用车采购了1000辆观致汽车,配备了1000名专业司机。
在其他互联网专车公司因存有私家车接入而遭诟病之时,神州专车从诞生起就解决了最大的政策风险。神州专车上述负责人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区别于其他专车公司使用私家车,神州专车的车辆都是租赁公司车辆,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司机都是全职司机,受聘于第三方劳务公司,不存在法律风险。
“国家政策鼓励互联网专车发展,只是禁止私家车接入,我们的车都是租赁公司的车,有运营牌照,但是也被执法,现在像机场、火车站这些地方的好活我们也不敢抢。”神州租车司机刘师傅表示。记者 张彬 郑燃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8-201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