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邮箱登录  通行证登录  宽频版  网站地图

刘智:宝马有非常大的优势,并不惧怕任何竞争

//www.workercn.cn 2016-11-30 07:4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张宇星 

  我们不认为绝对的销量,或者销量的增幅是衡量一个企业或者品牌成功的唯一因素。衡量一个品牌成功还有其他的因素,比如利润率,这也是衡量一个企业能否有可持续发展长久动力的关键性指标。除此之外,品牌力、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也是决定品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宝马在创新精神上是首屈一指的,因为汽车行业正经历巨变,在电动出行、智能互联、无人驾驶等一系列发展方向上,宝马都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临近年底,伴着层出不穷的新闻事件,高档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作为全球领先的品牌——宝马、奔驰和奥迪之间的竞争尤为引人注目。近日,中国经济网记者就相关话题采访了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总裁刘智博士,听到他开诚布公、推心置腹的看法。

  问:根据最新的销量数据,我们注意到奔驰和宝马的销量已经非常接近。那么,您怎么看销量、利润、与经销商合作伙伴的关系?

  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总裁刘智博士

  刘智:每个竞争对手的情况不太一样,不同的品牌处于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以及不同的发展状况,所谓的增幅我们一般都讲同比,是跟去年的基础关系。几个因素加一块儿,我们不认为绝对的销量,或者销量的增幅是衡量一个企业或者品牌成功的唯一因素。对于宝马而言,今年前十个月,BMW和MINI在中国一共交付了42.33万辆汽车,同比增幅10.2%,其中BMW品牌销量将近39.8万辆,同比增幅接近11%。我们对这个数据还是非常满意的,这也达到甚至超过了我们内部的目标。

  除了销量本身的绝对量或者增幅,我觉得衡量一个品牌成功还有其他的因素,比如利润率,这也是衡量一个企业能否有可持续发展长久动力的关键性指标。除此之外,品牌力、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也是决定品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宝马在创新精神上是首屈一指的,因为汽车行业正经历巨变,在电动出行、智能互联、无人驾驶等一系列发展方向上,我觉得宝马都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总体来讲,我们并不惧怕任何竞争,我们也欢迎竞争,宝马在中国市场正在沿着我们既定路线稳步前行,从长期来讲我们还有非常大的竞争优势。

  问:最近,关于奥迪的新闻比较火。

  刘智:我相信每个品牌在中国市场都有不同的发展战略。对于宝马品牌来讲,对于我们的中方合作伙伴——华晨还是非常信任的,双方的关系也非常好。所以,这么多年来尽管我们在中国是两个公司,一个是宝马(中国),一个是华晨宝马,但是我们有一个整体式的营销团队,有统一的零售网络,我们在总部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团队,面对客户也是以统一的BMW品牌出现。未来我们也会坚定不移地执行我们在中国的战略。至于竞争对手我不是特别方便评价,不过至少释放了一个很好的信号,豪华车市场的前景依然很好。

  问:您怎么看高档车市场未来三年到五年的发展?

  刘智:我们对未来的市场发展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因为从经济的基本面来讲,我觉得中国的宏观经济还是呈现出一个稳定、持续的发展态势。之前以出口、基础设施建投资的经济拉动方式,逐渐转化成以国内的需求为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需求的增长其实就表明了对于车的需求,其中也包括对豪华车的需求。随着城市化比例的提高和高收入人群的增长,加上整体汽车价格水平在缓慢下滑,这几个因素相加,我们相信豪华车细分市场依然有非常广阔的增长空间。今年,豪华车的“盘子”接近200万辆,未来可能每年的增幅不会特别大,但即使是个位数的增长带来的绝对增量也不容小觑。所以,宝马会不遗余力地继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力争在市场表现上优于竞争对手。

  问:请您再谈谈您上任半年多愿意跟我们分享的心得,这一岗位和以前相比有哪些挑战?

  刘智:其实对于我来讲没有感觉太大的变化,因为我在宝马的八、九年时间,换的工作岗位也挺多的。换了新的工作以来,有一点变化就是之前的工作更多的是一些具体运营,比如负责国产车的销售,可能是比较短平快的,看的是一、两年之内的事情。在宝马中国总裁这个位置上,除了目前公司各个业务板块的运营,还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看一些中长期的战略规划问题。比如我们讲到的一些行业内的发展方向,像无人驾驶、智能互联、电动车,包括数字化营销、品牌年轻化等等一系列的东西。这些都需要从一个战略性出发提前进行规划,所以我会花比较多的时间在这方面跟我们的团队,包括和德国总部去进行很多的探讨和研究,力争在中国市场上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我相信,等到未来这些行业新的方向成为主要业务模式的时候,宝马会拥有非常强大的竞争优势。(中国经济网 记者:张宇星)

  刘智:新BMW M760Li xDrive将进一步巩固宝马领先地位

  专题:百年宝马创未来 谁主沉浮

编辑: 邬丹
关于中工网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