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汽车智能”关注我们
2月6日,《重磅|传特斯拉将与中方合资上海“临港”建厂》一文再次炒冷饭,在未经考证的情况下,将“特斯拉将在中国建厂”的消息散播开来,着实让国内一些车企捏了把汗。随后,牛车网汽车智能联系到了特斯拉方面,对方表示消息“不属实”,已联系原稿作者删除稿件,特斯拉官方和上海临港都已经发出了辟谣声明。
对于此次建厂乌龙,特斯拉总部回应到:“Teslais deeply committed to the Chinese market, however the rumors that are circulating are untrue.”(特斯拉致力于深耕中国市场。正在流传的谣言,并不属实。)
上海临港也于7日发出声明:
有趣的是,虽然谣言止于智者,但人们仍然认为特斯拉即将在中国建厂了,只是时间问题,涉及到保密工作。
看完各方猜测,不禁联想到了《我不是潘金莲》中,县长和法院院长询问李雪莲是否会进京告状的桥段,在李雪莲多次表示“今年不去了”的情况下,县长和院长仍然讳莫如深,反复盘问,僵持不下。最后气的李雪莲决定再去告状。
说起来有点无奈。特斯拉根本没在上海建厂,为何谣言四起?就算特斯拉在华建厂,为啥关注度又如此之高?特斯拉出面辟谣之后,媒体为何仍然揪住不放,觉得此事“暗藏玄机”?
说到底,特斯拉在华建厂,到底触动了谁的心弦?
同行侧目:创新可以,别总颠覆
从新能源模范、充电设施布局和智能汽车科技等多个维度,特斯拉率先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样板。在短短的13年时间,成为傲视百年汽车产业的黑马,在风口浪尖中笑纳一切赞美与诋毁。
2016年是特斯拉水涨船高的一年,频发的自动驾驶事故引发了长久的信任危机、大批量Model 3订单带来了喜忧参半的承载负荷,重金入手太阳城备受争议,充电速度的突破也为收费埋下了伏笔……
但这一切的结果是,特斯拉2016全球销量同比增长50.7%;当选2016美国消费者最满意车型;行驶里程突破600公里,传统车企已经无法阻止钢铁侠逆袭的步伐了。
在乔布斯重新定义手机之后,马斯克旨在重新定义汽车。用硅谷思维、互联网跨界颠覆百年汽车基业,虽然迎来了众星捧月的地位和忠诚度颇高的用户,但负面新闻也层出不穷。国内车企对待特斯拉的态度无疑是截然两派的:对于新晋造车企业而言,特斯拉是他们实现颠覆的榜样,是互联网造车的先驱,无论是对用户需求的考量还是产品更迭的速度,都极具带动性;但对于传统车企则不然。传统车企看到了特斯拉的蒸蒸日上和颠覆趋势,作为被“革命”的对象,传统车企只有改良和改革两条路。从改良即合作的层面来看,特斯拉显然在技术上、利润上都不会让合作伙伴有利可图,而且其直销的模式也与国内的经销商模式格格不入。那么,从改革的角度来看,特斯拉在华设厂,显然是车企不想看到,也惧怕看到的。因为补贴政策的东风,不仅越吹越小,而且也越吹越广了。
补贴雨露均沾,中国市场芝麻开门
特斯拉近年来在中国的影响不断扩大,无论是用户还是创业者,已经将标杆瞄向了特斯拉。目前,特斯拉在中国大陆地区建立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成都、西安等覆盖6个省市的26家体验及服务中心,就此发展下去,其在华建厂的萌芽已然存在了。
此外,在多年的“奋战”下,特斯拉现已能够享受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西安等众多城市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享受新能源牌照、不限行等待遇,大环境的顾虑也不复存在。
而其产品自身,特斯拉目前的Model SP100D车型已经突破了600公里的单次行驶里程,大有超越许多传统燃油汽车单箱油的行驶里程的趋势。在充电方面,据特斯拉官方表示,其纯电动车使用超级充电桩可以在充电30分钟后行驶270公里,充电40分钟后行驶400公里。再加上Model 3开始走向“平民化”路线,其在中国市场的爆发也只是时间问题。
“入华设厂”传了2年,不想进or进不来?
特斯拉“入华设厂”的传闻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炒冷饭了。早在2015年3月,特斯拉国产的调调就蠢蠢欲动;去年6月份,彭博社爆料称美国电动车企已与中国上海签订合作备忘录,拟在中国建立一个产能达到50万辆的工厂,随之而来的却是郑重的辟谣。马斯克也在社交平台上正面回应:不属实。
但几次三番的辟谣显然不能浇灭有心人的臆测。的确,马斯克在2015年10月曾流露出国产特斯拉的意向, 2016 年3月28日,特斯拉中国总经理朱晓彤也承认了这一消息。鉴于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前景和其目前备受质疑的产能情况,在华建厂的战略部署终将提上日程。但落实到具体维度,特斯拉仍然面临层层阻力。
首先,特斯拉虽然阳春白雪,但其多年来仍未摆脱亏损的阴霾。诚然,马斯克的研发投入十分巨大,但产品技术的更迭无穷无尽,持续赔钱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建厂费用目前也无力支撑。
其次,地方政府和供应商真诚拥抱特斯拉的到来对经济的带动,但地方保护势力下的车企能否容得下品牌力十足的特斯拉,尤未可知。
再次,高端车企拒绝国产化的先例不胜枚举,从特斯拉不断推出升级软件包、开始对超级充电收费、定期举办特斯拉车友等“小众”举措看,其自成生态的品牌“洁癖”已昭然若揭,是否有意向带你玩儿,其多年暧昧不清的态度仍难以捉摸。
因此,虽然在上海临港建设制造基地是一个上乘选择,但外界的声音显然不作数,传的沸沸扬扬,也入不了马斯克的耳朵。在特斯拉体系中,无论消息大小、真假,一切最终都以马斯克的回应为主,这是属于特斯拉的规则,潜藏个人英雄主义。但显然,我们从百年车企望向特斯拉的目光中读出了一些惧怕和敬畏,仅仅这一点,足够让我们尊重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