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出了严重事故,维修清单上却有很多项目与事故完全无关;放进了修理厂,爱车却被工人开着出去酿成车祸;刚刚从4S店保养完毕,开出没多久自燃了……和医疗纠纷一样,在涉车诉讼中,顾客一方在专业知识领域中处于绝对的弱势,网络上一些真假参半的“修车黑幕揭秘”,让公众“受压迫”的情绪更激化。北京市律协交通管理与运输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张金澎律师说,公民在涉车纠纷中的确常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感觉,诉讼中取证艰难。但如果从纠纷发生之初应对得当,注意保存各种物证,维权成功的几率依然较高。
“过度维修”只是
涉车纠纷冰山一角
本报10月25日曾报道庞女士状告4S店北京津丰华北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过度维修”一案。记者昨天从石景山法院获悉,法院于本月20日作出判决,被告赔偿5500元鉴定费,但鉴于“所更换零部件现已安装至庞女士所驾驶车辆之上,原告已实际享有、受益”,因此只需再退还工时费和零件费总计1200余元。
庞女士的车被人追尾后送到4S店维修,一辆8万多的车,修车费高达2.7万,而经过鉴定,该车被认为“更换的多个零件与此次事故没有直接因果关系”,其中,排气管只需要维修一下即可,无需更换,而其他6处更换的零件与事故无关。“这就是小毛病做了大手术。”庞女士因此将4S店告上了法庭。
“她的这些东西已经到了该换的年限,别人不撞,自己也该换。”4S店代理人在法庭上如此表示,“换新的才能保证维修质量。我们要减少客户的安全隐患。”
庞女士所遭遇的“过度维修”仅仅只是涉车纠纷当中的冰山一角。记者统计了近年来见诸正规媒体或中国法院网上刊登的涉车诉讼,除去大量“在4S店购买的新车有瑕疵”之类的新购车纠纷之外,在20个涉及到维修领域中的诉讼里,刚刚维修保养的车很快出了交通事故的占8起,其中一起被法院证实,事故原因为涉案维修厂使用了假机油。有3起涉及过度维修,有3起是在维修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出现事故,另有两起是维修厂人员私自驾驶客户在修车辆酿成事故。
看看那些
普遍存在的小花招
驾龄已达40年、对汽修行业知之甚深的赵勤(化名)先生说,“以换代修”是几乎每个前往汽修厂修车的车主都会遭遇的问题,许多明明能够用简单的维修技术就修好的零件,直接被换成了新的。原本车主只需要支付工时费,变成了工时费再加新零件费。而维修厂的解释也总是让人说不出什么来:“这是为了车主的安全。”
“还有的是不必要的维修。比如方向盘抖动,技师经常告诉你要去做四轮定位。一下得好几百。但其实很多时候只是车轮上的一点小问题,在老司机眼里,只要将前后轱辘掉换一下,就解决了。”赵勤说,大多数司机遇到这些忽悠的时候,多数也就“从了”。“这才是很多修理厂赚钱的法门。”
“还有像机油‘以次充好’,车漆‘用国产冒充进口’,普通司机根本无法防范。”赵勤说,常用的各种品牌机油,光颜色至少6种,即使是个内行,站在维修工旁边盯着,也很难看得出机油是否有问题。
北京市律师协会交通管理与运输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张金澎律师说,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公众与车辆维修企业之间的纠纷还有几种情况较为高发:用“副厂”的零件冒充原厂产品;在维修之前不与车主商量,修好后突然提交一份长长的维修清单和巨额维修费用;用从其他车辆上拆下来的零件冒充新零件;虚报更换零件的数量等。
“我在工作中还遇到过这种情况:修理工故意损坏某处零件,造成隐患,然后告诉车主‘某处存在问题,这次先不用修,但是过一段时间可能会出问题’。一旦车主在维修过程中听到这句话,的确应该多加小心。”张金澎说。
他同时提示说,如果车主在路边小店维修,尽量不要离开车辆,务必要亲眼看着维修工如何修理,以避免对方虽然将车辆修好,却将车上的正规零件拆卸下来,换上“副厂”零件。
传说的“黑幕”
也并非全靠谱
除了这些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网络上也有不少帖子专门曝光“修车黑幕”,其中“往机油里加白糖、在刹车油里添酒精”等手段,让人毛骨悚然。记者为此采访了著名汽车维修专家、北京方晓汽修公司总经理单方晓,他说:“就全行业而言,一些赚黑心钱的招数决不能说没有,但这种招数已经形同‘图财害命’,我几十年的职业生涯里,身边还没发生过。”
一个目前正在微信朋友圈流行的帖子中,以一位良心发现的汽修技师的视角揭秘说,汽修厂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会故意破坏车辆的某个部件,待零件严重磨损,影响车辆性能的时候,汽修厂来一次大修,几千上万元到手。其中,最危险的是故意往汽车的刹车油里放酒精。由于酒精可以稀释刹车油,又能挥发,所以谁也发现不了。车主只好被迫来更换大批零件。还有的机修工故意往机油里放白糖,白糖受热后会成黏糊状,却没有任何润滑作用,也不易被发现,但很快就会导致发动机“抱瓦”,不能正常工作。
单方晓说,从技术角度,这种做法有可能,但如果真这么干,基本属于蓄意犯罪。“刹车油沸点在220℃以上,酒精不到100℃。如果酒精提前沸腾,刹车就会失灵,一定会酿成大事故。但是刹车系统是密闭的,酒精即使挥发也不会那么快,在事故调查中肯定能够查得出来。”
对于“机油里放白糖”,单方晓说,从原理上也讲得通,而且手段很巧妙。“糖很容易碳化,结成大量焦和积碳,对发动机破坏得非常厉害。但和往刹车油里放酒精一样,我在工作中从来没见过。这种破坏手段只有害人的意义,对提高修理厂利润毫无帮助。谁能预先知道这辆车下次坏在哪儿,司机发现车坏了会到哪儿去修?”
单方晓认为,对于大型汽修企业来说,一些“以次充好”的小花招虽然能增加利润,但风险太大。“4S店有一整套工作流程,不是一个人就能操作的,要涉及到库管、机修工等一长串环节,只要整条环节上有一个人辞职,然后向外举报,4S店恐怕今后就没生意了。”他说,在一些小型汽修厂,工人操作时往往车主就在旁边看着,作假也有难度。但是如果修理厂从库房里拿出来的,装在进口品牌包装里的机油干脆就是假冒伪劣产品,恐怕车主也看不出来。
如怀疑有问题
别打草惊蛇先找证据
张金澎律师认为,尽管医疗上的法律纠纷多为出现了医疗事故后才会发生,而汽修行业的纠纷往往并不会造成人员伤亡,但是从纠纷双方专业知识的角度,差距同样巨大,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中,消费者往往对于占据强势地位的商家充满了不信任的情绪。
他建议,如果感觉修理企业存在问题,消费者首先要沉住气,不要遇到一点事立即高喊“我要维权,我要投诉”,否则很容易造成证据灭失。“一定要先保留好拆下来的零件,在维修过程中,尽可能和技术人员多沟通,了解对方的说法。留好所有的维修发票、维修项目单据。之后最好先找个内行人士分析一下,确定对方存在问题后,要尽快摊牌、尽快提出法律方面的解决方案。如果时间间隔太长,也容易造成证据灭失。”
张金澎说,目前在汽修领域,比较常用的法律法规包括国务院颁布的《道路交通运输条例》,其中明确规定了汽车修理行业必须取得相应资质,拥有具备相应资格的技术人员。交通运输部也曾颁布过《机动车维修管理办法》,对于各种维修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有明显规定,并制定了相应罚则。但是对于普通公民来说,这些条例和部门规章并不像《刑法》、《民法》之类的法律常用,很多人并不熟悉。因此一旦出现严重纠纷,还是应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8-201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