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感动 青工受益 法明/画
■新闻事件
老职工到了退休年龄,单位帮忙办理相关手续,个人对所保管的各种设备、工具及工作,进行必要交接,这似乎已经成为固定套路。但在甘肃敦煌承担敦(煌)格(尔木)铁路施工任务的中铁18局集团1公司项目部,却要求即将退休的老职工,再做最后一次奉献:给年轻职工进行专场“家常话别”!
让老职工对年青一代筑路员工讲讲老一辈的吃苦奉献精神,以唠家常形式说一说一辈子奉献筑路事业的“平凡事”,甚至将自己常年两地分居坚守于大山深处、苦涩盐湖、大漠戈壁之中的苦乐心得,都跟青工们唠一唠。
这一构想提出来后,不仅年轻职工有意见,要唱“主角”的老职工也有“想法”,就连项目部班子成员之间也有不同“看法”。
有的年轻职工认为,现在都进入电子信息时代了,还要听老同志摆当年用钢钎大锤开路的故事,不嫌有点过时吗?
还有的年轻人抱怨:“平时除了上工地,组织业务学习就够紧张了,哪还有那么多精力来听老同志唠家常!”
大多数老职工也有负担:自己的大半生都是在火热的工地出力流汗,这种突然间转变“角色”,给年轻大学生当“老师”,肯定讲不好。再说了,现在的年轻人,许多都成了自己的领导,现在反过来要给领导们讲光荣传统,怕自己“不够格”。
项目部班子成员也有个别人认为:老同志大多数文化水平低,讲不出什么高深的道理。
针对不同意见,项目部党工委将开展这一活动的意义,以及继续完善后的实施计划,制成统一表格,发放到各个队,广泛征求基层职工的意见。
为了打消老职工们怕讲不好,以及要给自己领导当“老师”带来的心理压力,派专门人员深入老职工进行启发,在帮助他们充实“回忆录”的同时,鼓励他们打消顾虑、放开来讲。
在逐一消除老职工话别职业生涯的顾虑,正式举行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座谈会时,老职工将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企业在各个困难时期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历史,用拉家常的话语讲出来,原先有些“冷清”的座谈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那种生龙活虎、排除危险、战胜各种困难的历史镜头,通过“渐入佳境”的老职工忠实展现出来。
随着老职工一桩桩真实故事的陈述,一幕幕奋斗历程的再现,参加座谈会的所有员工作为这个英雄群体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原先认为拥有现代科技知识,掌握着大量现代生产技能的青工,甚至于在内心深处对这种重复“昨天故事”持反对意见者内心大为震动!
老职工们身上那种敬业精神,那种吃苦耐劳的品格,以及特别难能可贵的对于企业的忠诚,如同一把把道德标尺,无形中丈量着每个人奉献企业与实际行动之间的距离。
原本预计两个小时的座谈会,随着发言内容的不断丰富,而使时间一再延长。老职工们既谈企业的光荣历史,也对企业今后的发展,以及年轻人在工作岗位上道德养成,通过实践成才、成长,提出了良好建议。(李永旺)
■编辑点评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晓 燕
不久前曾看到几个地方工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到龄退休职工关心关爱工作的通知》,明确除了要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措施,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职工群众外,也需要给予精神上的关怀和激励,倡导举办简朴祥和的光荣退休纪念仪式。
举办退休纪念仪式,曾经是我国爱老尊老的光荣传统。曾几何时,企事业单位职工退休时,总要开个欢送会,让退休职工胸佩大红花,手捧“光荣退休”镜框,敲锣打鼓地送到家。
现在,一些单位的职工到了退休年龄,就发给一本小小的退休证,向同事打个招呼,走人。这种静悄悄的退休模式,不仅刺伤了退休职工的心,而且对在职职工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历史是一代代人创造的,饱含着每一代人的心血和汗水。举办退休纪念仪式,不仅是一种纪念,更是一种肯定,是人们对该职工为企业所作贡献的认同。
人间重晚晴,这是社会文明的一种体现。如果说参加工作时是“扶上马送一程”,那么退休时就要有“扶下马送回家”。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这是对一个人一生工作的尊重和认可,体现了组织的关心和关爱,是温暖人心的举措。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这样的仪式,告诉职工:你想留给大家的是什么?从退休职工的“家常赠言”中,让大家了解到,他们对工作的热爱,对职业的感悟,能让年轻人收获很多。同时有效提升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让年轻职工更好地承担使命和责任,可谓多赢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