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电影《十八洞村》剧照。制图:蔡华伟
图为:电影《大鱼海棠》剧照。制图:蔡华伟
图为:电影《一代宗师》剧照。制图:蔡华伟
图为:电影《妖猫传》剧照。制图:蔡华伟
核心阅读
未来,中国电影产业若能及时抓住电影技术创新、内容精品打造、分众与衍生消费趋势、智慧影院建设等机遇,就定会乘势而上,加速实现电影强国之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经历了生产单位转企改制、组合院线、民资入影、融资上市、“互联网+”融合等重大产业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更以法律形式体现出我国推动电影产业化、实现电影强国战略的决心与信心。
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银幕数量、观影人次均位居世界第一。但要清醒认识到,在电影产业收益、产业链完善度等方面,我国电影产业与世界电影强国仍有差距,同时也存在巨大潜力。在网络技术与数字通信飞速发展的时代,更需把握电影产业发展新机遇。
乘风破浪、百舸争流,中国电影产业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经过几十年发展,中国电影产业乘风破浪,于改革中发展,在挑战中进取。整体上呈现出稳定增长的繁荣态势、构建起充满活力的产业格局,电影产业逐步成熟:电影制作、发行、放映日益专业化,分工日益精细化;电影产品类型日益多样化;电影产业发展日益规模化,电影企业集团实力增强,头部电影不断产生;电影的衍生开发规模效益显现。
近年来,《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电影产业促进法》等法规法律相继出台。电影市场充分引入竞争机制,形成新老电影公司百舸争流、竞争奋进的局面。电影工业基础不断夯实,技术水准不断提升,各类数字影视制作基地纷纷建立,数字影院普及到县,我国3D银幕数量稳居世界第一。通过“一带一路”交流、电影节、国际展映等方式,我国电影产业的国际影响力稳步提高。
一系列数字见证着我国电影产业的迅速发展与蓬勃的产业活力:2016年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银幕数量最多的国家;在电影制作数量方面,我国稳居全球第三位,2018年我国共生产各类影片1082部;2018年取得609.76亿元的票房成绩;国产电影所占票房比例取得优势地位,2018年国产片票房占总票房62.15%……
面向未来,中国电影观众与市场的不断成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中国电影消费内需强大,受众观影需求日益增长,2018年观影人次达17.16亿,但人均仅为1.23次,提升空间巨大。另一方面,国内资本投资电影活跃,当下已有1.2万多家影视公司,讲好故事、演好角色、打动人心、赢得口碑,已逐渐成为电影市场的创作主导。全行业将更加注重电影的社会效益,良好口碑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带来电影产业的良性循环。
同时,互联网对原有电影产业格局带来巨变,更伴随着创新、创造的新机遇。互联网已融入电影产业各个环节,传统电影公司、独立制片公司与互联网公司正在逐步开展全产业链合作。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升级改造,以互联网为助力的中国电影产业将获得进一步发展。
扬长补短、正本清源,努力构建有活力、规范化的电影产业体系
目前,我国观影市场体量越来越大,资本参与电影制作、发行、放映日趋活跃,电影产业各环节与互联网密切结合,这些优势要继续保持,将市场向海外、向国内中小城市、中西部地区、广大农村地区继续延伸,引导资本理性投入与良性运转。同时,也要及时发现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扬长补短、正本清源。
例如,近年来金融资本与电影产业的充分融合,推动了电影产业的发展,但也存在急功近利的“短视”问题;过度使用“IP+流量明星”的电影生产模式,影响了影片质量;放映环节存在的一些问题妨碍了正当竞争;互联网大数据的真实、网络评分的公正、利益涉及方避嫌制度等,都需相应的措施予以保障。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政府各部门、行业组织联合起来,加强监管与治理,更需要从业者加强自律意识。
产业生态健康了,方能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扬长补短目的就是要打造规范化的产业体系,营造促进电影产业良性发展的法制环境。电影产业作为综合产业,未来应着力建构一套综合的电影产业监管体系,将相关行业适用电影产业的管理细则与监管手段丰富进来,不断细化、深化对电影产业具体问题的监测手段,充分利用网络大数据、智库研究报告等方式,对发展趋势与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测。
还需注意到,我国电影产业偏重于影片制作、影院放映等市场硬件基础的建设,基于“制作—放映”的“衍生”环节发展相对薄弱。以美国电影产业为例,其电影票房占其电影产业效益30%,70%的产业效益来源于电影的版权授权、主题公园运营等衍生品开发。中国目前电影衍生产业收入尚不到电影产业收益的10%。电影票房市场自身体量有限,衍生产业是中国电影产业未来迈向强国之路亟须拓展的领域。
重点发力、抢抓先机,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电影产业要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式发展,要抓住新时代新机遇,领先一步,方能实现电影强国的目标。
从黑白到彩色,从平面到立体,从胶片到数字,电影产业的发展进步始终贯穿着科技、艺术的交融与革新。好莱坞电影《阿凡达》开发出领先世界的3D虚拟影像摄影、面部表演捕捉等技术,以逼真视效震撼世界;《流浪地球》以高水准特效、具有中国内涵的故事,在海内外口碑票房双丰收。裸眼3D/4D技术、虚拟现实的VR技术、混合现实的MR技术、全息技术、全景声技术等,为实现电影技术的突破提供了新机遇。
在电影宣发领域,分众电影很可能生成未来的电影红利市场,私人化、定制化与消费的个性化、体验化将成趋势。发行企业要及时研究受众观影心理与分层的变化,多样化地进行电影宣推,及早做好老电影、复映电影、文艺电影等分众电影市场渠道。同时,电影宣发要“走出去”,抓住推广机遇,讲好中国故事,抢占被国外院线忽略的“冷”档期、细分观影市场。
“互联网+”有极强的产业链整合作用:网络文学作品给电影制作提供了内容资源;网络大电影已成为我国电影产业重要的“亚院线电影”;使用移动APP,我国网络售票与选座服务全球领先;网络社交媒体助推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与推广;网络大数据为电影产业投资、创作生产提供方向……
伴随基于5G通信技术的移动互联的推广、人工智能的普及与提高、智慧社会的建设,“互联网+”仍有整合电影产业链的发展空间——利用高度的互联互通,打通电影产业链与现实生活的时时联系:依托万物互联技术,可将电影生活场景化;打造云平台,减少转化环节,进一步打通创作、版权、制作之间的联系渠道;利用移动APP,连接智能汽车,对接智慧影院,创造观影休闲“一站式”体验;利用网络大数据,深化分众电影消费,打造充满个性体验的电影定制消费;加大网络互动程度,活跃创作、生产与观影之间的互动……我国现有网民规模已达到8.29亿,拥有巨大的电影消费潜力。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将最大程度促成这种消费潜能转化为现实。
未来,中国电影产业若能及时抓住电影技术创新、内容精品打造、分众与衍生消费趋势、智慧影院建设等机遇,就定会乘势而上,加速实现电影强国之梦。
(秦 勇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