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说自己已经看到《长江图》评价两极的现象
关键词:长江
“我把长江幻想成可以回到过去的空间”
搜狐娱乐:昨天(柏林时间2月15日)《长江图》正式跟媒体和观众见面,心境如何,反响符合预期吗?
杨超:我还没有看到太多的评论。但是我从朋友圈里知道,有人非常喜欢,有人不喜欢。
搜狐娱乐:在拍电影前你曾游历过长江,它对你不管是拍电影,还是个人有什么样的影响?
杨超:《长江图》几乎是一部关于长江的电影。对电影来说,如果没有长江这个拍摄的时空,恐怕也都不会有这样的语言,这样的形式,这样的诗歌。所以它几乎可以说是由长江孕育出来的电影。对我本人而言,我从小对水,对船有一种向往,小时候因为胖,不会游泳,所以就特别羡慕会游泳的人,所以养成了对船的一种向往。长大后又对机械,对蒸汽朋克,对铁船很喜爱。这些都成为我试图去拍一个关于河流的电影的初衷。后来的故事里当然有很多情感的思索的东西,但最初的这个空间的选择,是因为我太喜欢长江的这种气氛。虽然说今天看起来,这种气氛跟我们想象中不太一样,不管是三峡还是下游中游的江段,其实是被中国人的生活改变了。但是有些时候,尤其是晚上光线昏暗的时候,你还是能感受到这条河流在唐朝时候的样子。我们知道在当代中国,你想找一个唐朝的建筑恐怕很难了。但长江可能是保留着老中国美好痕迹一个最主要的地方。所以我的几次游历都是在长江上下游去找我觉得还属于老中国的地方。所以大家才看到片中这么多的废墟,庙宇这样的东西。
搜狐娱乐:我的理解中,船是一个封闭的空间,有种可以自由飘荡放逐的感觉。你在电影里对船这个东西的隐喻是什么?
杨超:船好像是漂泊的,天地孤舟,好像哪都可以去的。但其实也不是,它受航线的限制,这也是片中人物无法摆脱的,他是逃不开生活这条线的。所以船看起来非常自由,也可能非常不自由。
搜狐娱乐:你说拍《长江图》的一部分原因是对河流的留恋,你留恋的是什么?
杨超:我们理解水的流动,就好像时间在流一样,这是中国人几乎是本能的想象。所以我把长江幻想成可以透过河流回到过去的一个空间。就是一个很自然的事,这不是一个多么大的创意,只是我坚信这件事,就按照这个事实来拍摄,所以就有一种像真的又像假的效果。我确实在寻找一种文明的东西。我觉得中国可能最可气的就是把那些古老的庙宇,那些最美好的建筑和文明抛下了。我每次到一个庙里去,我看到它的历史,也看到最后一行字写着于清代重建,或者于一九八几年重建,我觉得很可惜。我明显能看出那种文明的消失,也就是说我们的记忆、艺术、情感、创意,都没有保留下来。电影里有这种缅怀的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