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游洪建正在打磨零件。
他拥有多项独门绝技,能在一个吹胀的气球上用电钻将一张白纸钻透,气球依然完好无损
他先后完成技术攻关40余项,申报26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其中2个项目获得全国QC成果一等奖
他只有初中学历,却通过不断努力,成为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4月27日下午,四川九洲电器集团首席技师游洪建正忙着一个项目的技改评审。“最近我们正在进行一些产品转型,我主要协助设计师进行产品优化。”游洪建告诉记者,随着“互联网+”和3D打印等新技术的兴起,对一些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钳工也面临更多新挑战。
为应对制造业面临的诸多挑战,游洪建不断学习充电,反复练习,他要把产品当成艺术品来做。正是凭着对钳工的痴迷,游洪建深入琢磨加工技艺,从一名初中生成长为九洲电器集团的首席技师,并创办国家游洪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四川省游洪建工具钳工技能大师工作室,一路走来,游洪建在提升自己的同时,更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了一批高级技工人才。
为看懂“天书”他选择捧起书本
在游洪建的工作室里,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加工设备和成型零件。听闻游洪建身怀多项绝技,他给记者现场演示了其中一项:把一个气球吹胀,将一张白纸放在气球上,然后手持锋利的手电钻在白纸上钻孔。一会儿,白纸上慢慢出现了一个圆孔,而气球依然完好无损。“一般人拿起电钻手就会抖动,当电钻工作时手抖动更厉害。”游洪建说,能够在白纸上钻孔而不碰坏气球,这完全是靠手感来操作。
工友们都知道,游洪建的这双巧手是花了20多年时间练成的。技师界有句俗语:“车工怕车杆,钳工怕打眼”。游洪建说,钻头一旦打下去,就像开弓没有回头箭,位置、角度、力度都要精准把握,做到心手合一,稍有一点心浮气躁,产品就报废了。
18岁那年,游洪建进入九洲公司。“我来自农村,只有初中文化,当时看到图纸简直像‘天书’一样。”游洪建进入企业的技校当了三年学徒。枯燥乏味的钻眼等差事让不少同批进厂的工友纷纷离开,他也由此对钳工这个工种的前途产生了怀疑。
不久,游洪建慢慢冷静下来。他再次捧起书本,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各种机械方面的知识。学习让他眼界大开,“原来钳工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细微处也能出大成果。”游洪建开始迅速成长,22岁那年,他成为厂里最年轻的班组长。
游洪建的家里和工作室摆满了国内外机械方面相关书籍。“这么多年,我阅读的专业书籍有近千册吧。”游洪建表示,如果哪天没有学习,心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学的越多,越感到知识的不足,就越有危机感。”游洪建说,现在智能制造方兴未艾,新材料层出不穷,精度要求从微米向纳米级转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如果不尽快掌握新材料和新工艺,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