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大国工匠-正文
张来喜:用耐心打磨出的雕漆大师
//www.workercn.cn2017-05-26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走进身边的大国工匠》江苏行采访活动走笔之三

张来喜:用耐心打磨出的雕漆大师

中工网记者 蒋菡

张来喜

张来喜的徒弟武丹

  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很多时候人们都在与时间赛跑,但有些行业依然必须坚守慢工出细活的准则,比如雕漆。

  我国的漆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享誉海内外。扬州雕漆古称剔红,工艺繁复,巧夺天工。5月25日,扬州漆器厂红雕漆技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来喜向《走进身边的大国工匠》江苏行采访团记者介绍:从涂漆、粗雕、自然干燥再到精雕打磨,完成一件大中型的雕漆作品要耗时三年。

  这是个需要足够耐心的手艺活儿。学徒的入门课磨刀就是用来磨性子的。

  做漆器的刀具,都要靠自己去磨。将厚厚的刀刃磨薄已经很考验耐性,最难的莫过于磨针刀。普通的缝被针,去除针眼部分,要将圆针磨平,手指很难着力。磨刀时,不仅需要用力平稳,就连呼吸也要注意幅度。

  “磨上三个月,手上的皮几乎都磨没了,甚至能看到鲜红的肉。刻上一刀,切面如果泛黄泛白都不行,要泛红且能反光才算是磨好了。”张来喜说。

  他专攻的红雕漆要在做好的胎形上反复涂上漆层,一直达到工艺所需要的厚度为止。一件比较大的作品,通常要刷上几百道,这就要几个月的时间。

  耐心缘于喜欢。张来喜说:“对于我喜欢的事,我会拼命努力去做好。”这种“拼命”体现在雕刻过程中,就是精益求精。

  做红雕漆的时候,会不断遇到难点。比如在山石的交界处,如何用一棵树、一朵花来装饰才能不落痕迹,浑然天成,这些都很考验人。遇到这样的难点时,张来喜会抽根烟,喝口茶,或者干脆先放下来,过段时间再做。

  艺无止境。张来喜觉得,你够耐心,你精益求精,就永远都有完善的空间。

  徒弟武丹最佩服师傅张来喜的是一丝不苟。“只要有一点不满意的地方,师傅就会要求我们改,不管改多少遍,直到他满意才算过关。本来一个月要干完的活硬是能干上3个月。”

  武丹2008年毕业,虽然已经干了快十年,还觉得有好多地方需要跟师傅学。“学无止境嘛。”这个一脸沉静的姑娘淡淡地说。

  徒弟尚燕则一直记着师傅张来喜说过的一句话:要把东西融入脑子里去,做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有一次,她要刻把宝剑,就在自家客厅里挂了把剑,天天看,潜移默化中对实物细节了然于胸。后来下刀的时候,很自然就知道哪儿该下去、哪儿该起来。“这是个能让人沉淀下来的职业。”她由衷地说。

  张来喜雕漆的时候,边上即便来很多人围观,他可能都觉察不道。他说,“雕刻的过程就是一种修行,只有真正沉进去,才能做好。”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