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硬的技术才能保证一流的品质,而要练就过硬的技术,就需要静下心来、戒骄戒躁,这是这位老鞋匠最朴质的想法。
鞋楦的设计有别于服装的设计,失之毫厘则差之千里。测量脚型、画图纸、切割做成样板……每一个步骤都要做到精准,要“耐得住性子”,否则差一丁点儿就会造成设计出来的鞋子不合脚。
陈国学举例称,特别是尖头高跟鞋,鞋头的翘度、鞋跟高度和鞋底弧度都是需要严格的数据控制的,跟越高,设计鞋楦的难度就越高。记者看到,在陈国学设计出的样图上,标满了密密麻麻的数据,脚的每个部位都清楚地写有精细的数据。
而这每一个数据背后,都凝聚了他无数的心血。
陈国学打磨鞋楦。摄影:聂峥
“做到极致了,还要做得更好”
很多人也许认为,经典是过去的东西。但在陈国学眼里,经典是需要深刻理解的。
“人家做到极致了,你还要做得更好,你要动脑筋,才能做出优秀的作品。”
正是凭着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陈国学几十年如一日钻研鞋楦设计技术和技能,仍然没有停下脚步。拥有近40年的经验,他对鞋不仅仅是一种热情,更变成了一种执着。
鞋楦的设计需要符合脚型规律,为了设计出最符合中国人的鞋子,陈国学一直在坚持研究鞋楦规律。面对枯燥和繁琐的数据,陈国学却没有半点懈怠。
他还表示,中国人的脚型规律和外国人不一样,国内多数制鞋厂商没有系统了解过这些规律和数据,一味模仿国外企业,简单地把国外鞋号套过来用,鞋样与鞋楦都是抄来抄去,缺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导致市面上不少鞋子是不合脚的。
陈国学根据脚型测量图设计鞋楦。摄影:聂峥
“最重要的是传承与创新”
陈国学坦言,目前国内多数鞋厂只顾快进发展、做大规模,没有认识到传承和创新是鞋业进步的必然选择。他认为,照葫芦画瓢是做不出精致产品的,模仿当中要有改进、有创新,要有自己的技术融进去。
但目前能做出外观造型达到一流水准、款式符合市场消费者需求、楦型内在数据尺寸符合脚型鞋子的设计师,在中国鞋业中少之又少。
陈国学希望自己能够培养更多优秀的工匠。“除了精神,还要有技术和技能。”陈国学说。他补充道,不仅在技术上要做到精益求精,审美上也要提高,真正用心去设计一双鞋。
陈国学带出的徒弟桃李争妍,遍布全国各地。近些年国家重视技能的培养,举办了不少技能培训大赛,陈国学的徒弟在技能竞赛中拔得头筹的不在少数。
“我的心思就是为国家培养一批真正的鞋楦设计师。” 陈国学坚定而专注的眼神,让人看到了这种工匠精神的背后,对传统技艺传承的使命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