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专注于自己手中的工作,并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极致,这就是一种工匠精神。”今年45岁的曹遂军是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有限公司的一名焊工教练。
从最初的普通焊工到闻名行业的“金牌教练”,多年来,曹遂军用一双巧手把数万吨钢铁焊接得“天衣无缝”,不仅保持了职业生涯98%以上的焊接探伤一次合格率,连续13年被聘为国家级焊工技能竞赛裁判,而且多次走出国门,对外国焊工进行技术指导,带出的徒弟更是使我国首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即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
为“鸟巢”培训“钢铁裁缝”
说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鸟巢”,许多人并不陌生。这座由4.2万吨钢结构有序编织成的椭圆马鞍形体育场,施工过程中曾创下多项世界纪录。
而在曹遂军的职业生涯中,最让他自豪的,就是当年为“鸟巢”施工培养“钢铁裁缝”的经历。
按照当时的施工要求,“鸟巢”的外壳要采用国产Q460钢连接而成,这种特种钢材强度是普通钢材的两倍,厚度在100毫米以上,在焊接过程中,任何一处受力不均匀,都会影响安全,焊接施工难度空前。
面对“鸟巢”的焊接难题,抽调前来参建的焊接“精兵强将”们也感觉非常棘手。
如何确保“鸟巢”外壳焊接施工万无一失?关键时刻,工程技术顾问、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秘书长刘景凤想起了曹遂军。
2003年,还是青工的曹遂军就在全国工程建设系统第六届焊工比赛中获得第2名,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在那次大赛上,曹遂军给身为评委的刘景凤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小伙子有绝活儿,他曾经在国内首次研制的耐热抗氢钢等复合材料焊接中攻克多项难题,填补了国内首次将这种特殊材料用于石化加氢装置的空白。”
2005年6月底,曹遂军应邀来到北京。他的任务是,给筛选出来的40余名电焊骨干当教练,手把手对他们进行操作培训和实际指导。
回忆当时的情景,曹遂军说,焊接特大箱型梁是“最难啃的骨头”,焊缝接口都是角度很小的单坡口,操作者需要手拿焊枪令焊丝探至活件根部施焊,质量极难控制,“整个‘鸟巢’钢结构焊缝长度近320公里,最后全部要经超声波探伤,合格率要达到100%”。
严峻的挑战反而激发出曹遂军的斗志。他和学员一起琢磨解决方案,通过一次次现场操作,让“鸟巢”高强度厚板焊接难题迎刃而解。一个多星期后,曹遂军顺利完成了教练任务。“毕业”的40余名学员又成了其他焊工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