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外联发工会联合会力推企业工会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
阅读提示
两年多来,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外联发工会联合会干事依靠脚踏实地一步步走、一家家寻,共推动组建工会372家,实现了工会组织全覆盖。在此基础上,他们又通过一系列服务活动,促使企业工会真正转起来、活起来。
职工人数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服务需求差异突出……这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保税区外联发工会联合会所面临的诸多难题。作为创立两年有余的工会联合会,外联发工联会以项目为纽带、以服务为根本、以平台为支撑,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工会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
“笨脚头”配“巧办法”
自贸区创立之初,受注册优惠政策影响,一批注册而未实质运转的企业占了较高比例,这加大了工会组建的难度。比如,仅鲁能大厦一幢十几层的楼内,注册企业数千家,但真正能找得到门的屈指可数。为此,外联发工联会每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上门排摸,逐家走访。工会干事们都戏称自己是靠“笨脚头”统计企业数量。
虽然“笨脚头”并不是什么高明的办法,但却更接地气,更有实效。哪家企业最近效益不好,可能面临劳动纠纷;哪家企业迟迟不肯建会,原因为何,通过实地走访都能多少掌握一些信息。“顺道还能宣传建会的意义和好处,博得企业行政方的支持,说不定就成功了呢!”外联发工联会干事的设想并非毫无依据,两年多来,依靠脚踏实地一步步走、一家家寻,辖区内共组建工会372家,实现了工会组织全覆盖。
当然,光依靠“笨脚头”,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对于以企业规模小难建或建后难运转为借口而拒绝建会的,还需要用“巧办法”,通过成立区域综合性联合工会进行组织覆盖便是办法之一。两年多来,通过联合工会覆盖,陆续吸纳了146家建会单位。同时,对于想入会的灵活就业人员,也通过区域综合性联合工会进行吸纳,已有513名职工在体制外入会。
普惠式保障助工会“转起来”
企业工会仅是建起来还不够,要实实在在地“转起来”。外联发工联会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借助非公企业改革的契机,首次提出:给予入会职工多重托底和普惠式保障。
外联发工联会根据非公企业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在建会企业中推进所有入会职工免费办理会员A类专享保障、所有入会的困难职工开展帮扶等普惠行动,在上解经费的企业工会中开展所有入会职工轮流式的免费体检、疗休养等实事项目,明确将会费向真正有需要的职工倾斜,从办理专项保障、提高帮困金额、拓宽帮扶对象等多方面、全方位进行保障托底。
自贸区保税区总工会主席黄嫣春介绍,总工会没有明确设置帮困对象的条件,只要认定职工存在困难,都会给予帮助,但是在条件审核方面,引入了名单公示等环节,加强了群众监督力度。
据统计,两年多来,该区共免费办理A类专享保障9401名,开展困难职工帮扶352人,帮扶金额总计30.93万元,指导并协调下拨高温慰问补贴87家,金额170.5万元,专项业务工作补贴85家,金额96.7万元,组织72名职工参加免费疗休养、2782名职工参加免费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