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中国梦·实践者

中国梦·实践者|“第一书记”余恩:我是西部农村娃,在这里扶贫有感情

2020-07-07 07:32:44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记者 康彦龙):“我们最近在进行道路硬化、砂化路施工,还有拆危治乱和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7月3日下午,刚刚送走县委巡察办工作人员和帮扶单位调研人员的余恩向央视网记者介绍村里的近况。

  38岁的余恩是甘肃省委编办政策法规处副处长,2005年自兰州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已获得11个年度考核优秀,一直是单位的模范标兵。2019年5月,余恩以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的身份,来到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连儿湾乡翟家梁村。

  一年多以来,他坚持吃住在村里,驻村工作时间超过320天,行车里程18000多公里,见证了这个小山村从贫困到脱贫的历史性时刻。

  走访走出心中“一本账”

  作为一名扶贫领域的“新人”,来到村子的第一天,余恩就已经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担子。“贫穷”和“落后”成了他对这里的第一印象,村民走路难,孩子上学难,群众致富更难。

  “苦瘠甲于天下”的甘肃省定西市,其所辖7个县区均地处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区。位于临洮县北部偏远山区的翟家梁村,更是脱贫攻坚“硬骨头”,全村217户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5户,贫困发生率31.78%。黄土高原山大沟深海拔高,生态环境差,基础设施滞后。

  如何带领大家尽快实现脱贫?怎样有效开展扶贫工作?这成了他最大的“心病”。“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余恩看来,自己在甘肃农村长大,对农村有感情,跟群众打交道也有优势,很容易融入,但脱贫攻坚对于西部农村来说并非易事。

  为了尽早熟悉村情户情,余恩和帮扶队员、驻村干部一起,不到两个月时间便走访了85户贫困户,三个月完成走访全村200多户村民。为了熟悉村里的状况,他手绘了简易地图,制作了贫困户小册子,而且图册不离身,就这样,把每家每户的准确位置和详细情况变成心中的“一本账”。通过走访让他体会到,对村民只有了解了才能理解,才能感同身受,才能设身处地为他们办好事、办实事。

  修一条“通畅路”

  翟家梁村两百多户村民分住在南北两山,中间隔着一条沟,就像隔着“天堑”一般。“隔沟能聊天,走到一起要半天”“收割庄稼全靠背,一上午最多背两趟”“学生娃上个学,能把大人的心操碎”……这些顺口溜便是这里生活的真实写照。

  要致富,先修路。但这条通往自然村的道路并不是脱贫的硬指标。为了找资金,余恩一边向单位和县乡领导汇报争取,一边找亲戚朋友凑。“我和村支书商定,哪怕是个人贷款,一定要修通这条路!”余恩说。后来资金问题解决了,但修路依然困难重重。

  拓宽路基涉及占地、拆房、挖树等,一些村民的意见很大。余恩心想,自己一定要为村里修一条“通畅路”,而不是“堵心路”,思想工作必须做好,既让路修通了,还得让村民心里舒坦。于是,他带领帮扶工作队和村干部一家一户去做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9月,这条来之不易的道路终于被打通了,彻底结束两山群众隔沟相望的日子,圆了全村几代人的夙愿。有着60年党龄85岁高龄的刘德科高兴地说:“做梦就没想过大马路能从自家门前过,轿车能开到家门口。”

  路通了,心近了,群众生活致富的底气就更足了。余恩深切体会到,不用双脚丈量过最难走的路,不亲眼看到村民谋生的艰辛与不易,就难以真正带着感情去为大家服务。

  扶贫必扶智

  在甘肃省委编办和临洮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去年以来,翟家梁村获得各类扶贫资金390多万元,开展脱贫攻坚“3+1”冲刺清零行动,协调解决脱贫短板问题。为促进消费扶贫,通过网络发起举办了“魅力翟家梁、扶贫研学行”活动,周边城市35个家庭120余人到村体验生活,帮销农产品2万多元。

  2019年底,全村减贫47户174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03%,村集体经济由1200元到累计6.4万多元,整村如期实现脱贫。2020年2月28日,临洮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在余恩看来,扶贫必扶智,引导和帮助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成为有志向、懂技术、肯实干的劳动者,这才是脱贫的长久之计。在村里,有个贫困户的孩子因身体原因没有上完高中,打工处处受挫。得知这个孩子有继续考大学的决心和梦想后,余恩经多方协调联系让他到临洮二中跟班复读,目前正信心满满备战高考。

  因为驻村,余恩回家的次数少了,每次给家里打电话,电话那头做了一辈子农民的父亲总是叮嘱他要好好工作。“每当隔好长时间回到家时,不到三岁的小女儿总是兴奋地玩到很晚才肯入睡,而自己每次准备出门的时候,她不是把门反锁就是把我的鞋子藏起来,试图用这种方式挽留我……”

  不当村里的“外人”

  王学文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旧宅在山脚下出行不便,2017年危房改造将新房建在硬化路边上,但房子建好两年多了,他就是不愿意入住。这让余恩感到很费解,驻村干部说王学文这人懒,村民说这人犟……但他在私下了解情况后,才知道是前几年因为缴纳社保与驻村干部有点矛盾。找准症结所在,他便想方设法做思想工作,一个月后,新房装修完成,一家人搬迁入住。搬入新房的那天,王学文还专门邀请他去家里吃顿饭。

  

  驻村工作中,乡亲们的朴实也让余恩非常感动。“有人请我去他家喝茶拉家常,谁家有喜事会请我去庆贺,有困难也会给我打电话,还有人将新炸的油饼子装在袋子里悄悄挂到门把手上,去年夏天还有一位70多岁的五保老人给我送来自己种的菜……”这些点点滴滴,都让他感到翟家梁人没有把他当外人。“我想,这就是对我驻村工作的最大回报!”余恩说。

  当然,有感动也避免不了小摩擦。一次凌晨5点多,村里2017年的一位脱贫户找到余恩,质问他家为何脱贫?在余恩详细解释了国家脱贫退出政策后,他不服气地走了,但在傍晚时候又找到余恩表达歉意。

  一桩桩一件件小事,就是余恩驻村工作的日常,但就是在这些小事中,他体会到一个道理:只要心中有百姓,百姓心中才会有你;屁股坐不到百姓炕头,就很难听到老百姓的真心话。

  “只要我们真正用心了用情了,群众自然就会愿意说真话、讲真情,有困难有想法时也能够第一时间想到驻村帮扶干部。”余恩说。(文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姚怡梦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