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丝万缕织就“东方软浮雕”(组图)
天水丝毯制作技艺是我国西北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的典型代表,以蚕丝为原料,通过图案设计、染色、雕刻等20多道工序纯手工制成,制作难度高、耗费时间长。
2020-06-19 07:48:48 -
湘潭纸影戏 映出新天地(组图)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湘潭窑湾纸影戏台热闹起来,铜锣声声,鼓点阵阵,白布帷幔上,“人”影绰绰,“将军不必太惆怅,军家胜败古之常。
2020-06-18 09:11:04 -
碾磨细筛 泥上绣花
采料、拉坯、取釉……每一步都要尽善尽美,每一步都是“人器合一”,制砂,不仅是个苦活,更需一丝不苟。曾氏砂器世家第九代传承人曾庆红,自幼学习砂器制作手艺,深耕荥经黑砂制作30余年,在他手下,无数精品砂器恰到好处,应运而生。
2020-06-18 08:34:44 -
古稀老人的秘色瓷缘(组图)
浙江慈溪瓷人闻长庆,出生于1949年,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秘色瓷烧制技艺,力图重现秘色瓷如冰似玉的光华。儿子闻果立也一直参与闻长庆的研究,两人采用上林湖本地的胎釉原料,摸索烧成方法......
2020-06-18 08:16:49 -
一方龟糕印 五代刻吉祥(组图)
作为潘家第五代传人和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潘海员目前是厦门唯一一位龟糕印手工雕刻师。
2020-06-17 09:15:36 -
接力守护,为了每一片雕版
踩着青石板、沿着鹧鸪溪……浙江湖州嘉业藏书楼就藏在热闹的南浔古镇里。近期,这里耗时10年的雕版保护工程终于完成,20万片雕版实现了保护性刷印和数字化存档。
2020-06-17 08:27:37 -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我们有责任看护好”
“作为基层文保员,这是我第二次站上领奖台。”日前,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安徽省主场活动”现场,68岁的程年仓双手捧起了“安徽最美基层文保员”的红色证书。
2020-06-16 08:55:26 -
用镜头捕捉文物之美(组图)
“在家宅了很久,终于又能走进博物馆看展,那种熟悉的快乐又回来了。”5月底,武汉籍摄影师动脉影(网名)开启了今年第一次旅行,走进杭州、南京的多家博物馆,尽情欣赏精彩展览,拍摄喜爱的文物。
2020-06-16 08:32:24 -
布依蓝 更绚烂
以布依蓝为特色的布依族服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过,纯天然的古老染布工艺,一度受到掉色的困扰。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当地改进工艺,打开了布依蓝产品销路,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2020-06-15 08:20:20 -
“小鸭子”帮你捂紧“钱袋子”(组图)
“验证码,不给你”“不可以乱转账哦”……近日,上海杨浦警方推出一组名为“艾丫才不会被骗”的表情包,通过一只软萌可爱的小鸭子,提醒市民时刻捂紧自己的“钱袋子”。
2020-06-12 10:00:36 -
社区暖心事跃然纸上(组图)
家住上海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光华坊小区的蒋振国老人,原来是铁路单位的一名美术工作者,退休后,他没有放下手中画笔。他擅长用连环画反映社区的人情冷暖,至今已经创作完成了300多幅。
2020-06-12 09:5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