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立方南广场建设地下冰场
谈到可持续利用,杨奇勇说,水立方在可持续利用上最大的亮点是“冰水转换”概念的提出,没有投入巨资新建冰壶馆,而是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原场馆,用“冰水转换”的方式实现了两届奥运遗产的保留。
杨奇勇透露,水立方将在南广场建设地下群众性冰场,在地下冰场设置一片标准冰场和四条标准冰壶赛道。地下冰场在赛时将供冬奥会配套使用,赛后则永久保留冰壶赛道,作为奥运遗产推广冰壶运动,实现对公众开放。“未来的国家游泳中心,春季到秋季是泳池,冬季则是冰场,一年四季都将向公众开放。”
杨奇勇说,水立方借着冬奥会新增了一个业态、一项服务内容,极大节约了投资,也促进了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水立方将以科技手段控制投资,以更有效达到冬奥会冰壶场地的要求;用智慧化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场馆节能。“我们在未来采购中将选用绿色环保节能的材料,并创造‘装配’概念,冬奥会进场的材料设备更多将是灵活可拆卸的,在未来可以再次利用。”
第三站:
首钢滑雪大跳台
走入首钢园区北区,距离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不远的地方,一角碧波粼粼,正是群明湖,北望是石景山,远眺是四座七十米高的冷却塔。未来,首钢滑雪大跳台就建在拥有梦幻灯光效果的工业冷却塔之侧。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常务副部长刘玉民透露,首钢滑雪大跳台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2019年底将建成测试。
滑雪大跳台融入敦煌飞天
刘玉民介绍,首钢滑雪大跳台的设计理念植入了敦煌飞天的概念。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遗产,飞天曲线与单板大跳台本身曲线十分契合,另一方面,飞天汉字中的含义与英文Big Air一词,都有向空中腾跃、向空中飞翔的意思。
考虑到风向因素,大跳台的布局是西北-东南方向,主体结构约60米高、160米长,石景山、永定河是大跳台的天然背景。大跳台背靠由工业冷却塔改造而成的附属建筑,四座七十米高的冷却塔本是首钢原有发电厂工艺流程的一部分,建于上世纪80年代,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
在大跳台结束区的周边还将设置滨水观众席,紧邻的群明湖在冬季可提供约20公顷的天然冰面。
未来,大跳台的建设将带动周边区域的景观整合,包括永定河、群明湖、冷却塔以及其他首钢工业遗产设施,大跳台将成为区域的地标性建筑,与石景山、群明湖、电厂、制氧厂构成永定河东岸壮丽的天际线。
世界首例永久性单板跳台
作为首钢滑雪大跳台的业主单位,首钢将负责项目的建设及赛前赛后的运营。按照建设规划,首钢滑雪大跳台将严格遵循国际赛事标准,建成后将成为世界首例永久保留和使用的单板大跳台场地。
刘玉民介绍,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遗产之一,首钢滑雪大跳台在赛后将继续用于单板大跳台的比赛和训练,在更好地推进首钢园区的产业转型同时,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区域的大众冰雪运动的推广。“在冬季,大跳台将铺雪开展冬季运动,夏季则考虑在上面铺仿雪材料,提供滑雪体验。”刘玉民透露。
记者了解到,赛后首钢滑雪大跳台的用途包括:中国国家队训练、承办国际国内赛事、国内外其他单板大跳台团队训练、青少年后备人才选拔基地、赛事管理人员训练基地等。
北京晨报记者 王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