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李海鹰:
广州的文化软实力被低估了
广州日报:你捧红的歌星很多,代表作也很多,似乎很难总结出你的风格。
李海鹰:你很难总结出我的风格。《弯弯的月亮》可以说是一种乡愁,《走四方》是一种豪情,《我不想说》是一种柔情,《我的爱对你说》是一种温情,《七子之歌——澳门》是一种亲情,音乐短剧《过河》是一股东北风,尤其是我现在做的鹰交响,很难用几个词形容它的风格。我的风格就是没有风格。
广州日报:你旺盛的创作活力的源泉来自哪里?
李海鹰:要保持新鲜感好说,转行嘛,打比方说,我之前我是画国画的,现在画油画,过一段时间我改雕塑,我现在不就是这样嘛?我等于把这整个音乐圈的行当都转一遍,总会有新鲜感。你看我1983年进入流行乐行业,到1989年就写出《弯弯的月亮》,写完了以后,马上就有人说,李海鹰你到头了。没错,一个人会有创作阶段的最高峰。我现在正在筹备《六祖颂》以及《阮玲玉》,我希望它们能成为我这个阶段的一个高峰。
广州日报:你如何看待广州音乐在全国音乐界的地位?
李海鹰:中国音乐金钟奖永久落户广州就很说明问题,广州可以说是中国原创音乐的基地和大本营。广东在近代有非常优秀的文化传统,向来是敢为天下先。说到音乐,我们也是很自豪的。上世纪初,把西方音乐带入中国的马思聪、冼星海、肖友梅,都是我们广东人。中国第二代音乐人吕文成、严公尚在广东诞生绝非偶然。到了20世纪90年代,广东的流行音乐走向全国。这说明广东在音乐上有饱满、充沛的创意,我们有这样的传统。我们应该继续把这种创作热情发扬下去。所以说,我对广东音乐的复兴是充满信心的。
广州日报:中国音乐金钟落户广州。很多专家都表示,觉得广州的文化软实力被低估了。你觉得呢?
李海鹰:广州的文化软实力的确被低估了,尤其是在音乐方面,比如广州交响乐团是全国最优秀的乐团之一,比如星海音乐学院,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的一所专业的音乐教育的高等学府。我们的民族、民间资源非常丰沛,粤剧、地方戏遍地开花,广州在音乐方面完全能做出亮眼的成绩来。音乐是广州文化的特色和优势,是中国音乐的一块热土,这种音乐创作的积淀非常深厚。我们的音乐特点不是民间音乐,是写出来的,是原创的。如今,广州音乐已经是我们的一张名片,我们具备厚积薄发的实力。(肖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