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优势栏目

敬老与乡愁

2018-10-11 08:03:48 深圳特区报

  重阳登高

  ◎ 李笙清

  在我国民间传统的岁时节令中,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起源于遥远的战国时代,唐时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在我国民间,重阳节民俗浓郁,人们喜欢以登高远眺、佩戴茱萸、饮菊花酒或茱萸酒、吃重阳糕等活动来庆祝这个节令。

  中国为文明古国,素称礼仪之邦,尊老敬老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古人取“久久”与“九九”谐音,认为农历九月初九有福寿绵长的美好寓意,故选择这天推行祭祖和敬老活动。据汉代刘歆著、东晋葛洪辑抄《西京杂记》载:“九月九日,配茱萸,食蓬饵(饵,即古时之糕),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每到这一天,老人们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或佩戴茱萸以避难消灾,或开设家宴饮菊花酒以享受儿孙绕膝的晚年快乐,给桑榆晚景增添了许多乐趣。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重阳席上赋白菊》,诗曰:“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白乐天以白菊自比,与年轻人重阳同乐,生动地描绘出古人重阳节里敬老尊老的一幕情景。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重阳节时值仲秋,秋高气爽,景色宜人,被北宋著名文学家晏殊描绘得如诗如画,这个时候特别适合于踏青健身,登高抒怀。古人于重阳之时登高的习俗,与南朝梁人吴均所撰《续齐谐记》中的一段神话传说有关。相传东汉时,汝南人恒景随费长房学道,于农历九月初九这天遵师命将茱萸置于布袋缠在臂上,携家人、乡亲登高山饮菊花酒,躲过了一场瘟疫灾难,并诛杀瘟魔。后人以此仿效,代代相传,遂相沿成习。古人登高,或登高山,或临楼台,举杯畅饮,远眺纵怀,留下许多生动的吟咏。唐代文人写的重阳登高诗较多,且多佳句。杜牧于重阳节“与客携壶上翠微”,发出了“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的感叹。诗仙李白于重阳节次日写下:“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对重阳赏菊畅饮的快乐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重阳节,古人素有登高怀乡的习俗,以此释怀绵绵无尽的乡愁。

  1300年前的盛唐时期,时年17岁的少年才俊王维(字摩诘)远离故乡蒲州(今山西永济),独自一人在洛阳与长安之间漂泊。正值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王维登高遥望故乡,脑海中回味着此时此刻众兄弟身配茱萸登山过重阳,却唯独少了自己,思念亲人之余,挥毫泼墨,写下了饱含深情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里行间,渗透着游子重阳时节身处异乡的一缕浓浓的乡愁。清代僧人画家石涛以此诗入画,创作了一幅《王摩诘诗意图》轴,并将王诗题于画端,赋予了重阳更直观的乡愁意味。

  元代散曲家张可久重阳怀乡,以“归雁横秋,倦客思家”来寄托乡愁,以归雁自比,真是乡愁万缕,重阳情浓。初唐诗人卢照邻旅途之中于重阳节登高远眺,也萌发过与王维同样的乡愁,他在《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中写道:“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写下过著名的《滕王阁序》的“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重阳之时身处蜀中,毫无过节日的快乐,而是以“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的诗句,既倾诉了作者思念故乡、亲人的心境,亦为重阳这个节令浸透了浓郁的乡愁意蕴。

编辑:昕亚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我们的节日·中秋

    中秋佳节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增强文化自觉、塑造文化自信的重要节点。

  •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延禧宫

    一部清宫剧《延禧攻略》的热播,带火了线下故宫里的延禧宫,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景点。

  • 2018爱在七夕

    总会有人问,爱情是什么?是怦然心动的执着追求?是相互依托的幸福?还是温馨从容的夕阳红?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敬老与乡愁

  • 优势栏目

    成都和巴黎、汉语和法语的相遇 想象力、创造力的“姐妹”花

  • 优势栏目

    李世民靠什么开启贞观之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