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绣花的功夫,认真、专业、精致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这是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小学校长张星最为推崇的“工匠精神”。在师生眼中,他自己就是“工匠精神”的身体力行者。将育人这件事做到极致,是校长张星的工匠精神。
教育是生命直面生命
“教育应该是生命直面生命的事业,教育过程要凸显生命关怀,要关注教育过程中的多元生存状态和内在体验,关注个性差异,实现人的主动愉悦多元发展。”这是张星的教育感言。多年来,他一直这样说,也一直是这样做的。
作为青岛市名校长工作室和青岛市劳模创新工作室主持人,他时常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育人模式。与其他校长一样,他一直以建设一所让社会满意、家长向往、学生喜欢、教师自豪的学校为奋斗目标。但传统的重分数的教育理念,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为了实现育人目标,自2007开始,张星先后与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合作开展学校变革研究。“和美教育”应运而生。他将教育专家的指导与学校实践相结合,探索出基于学校本位的和美养德、和美教学法、和美课程体系及和美学校管理四大领域的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形成了素质教育的个性化实践模式,推进了学校的系统转型。
在他看来,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时代美少年,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使命。
和美课程让学生做主
在张星的带领下,崂山区实验小学的教师团队将教书育人做到了极致。学校构建了“养德”“启智”“健体”“怡情”和“乐行”五大系列的学校和美课程体系。和美课程体系根据课程关联度和内容特点,实施跨课程级别整合、跨学科整合、学科内整合和课程时间整合,实施单元类结构教学,凸显学科育人价值,逐步探索出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践路径。
校本课程以学生为本,课程内容由学生做主。根据学生需求,学校将校本课程的开设分为必修类和选修类两类。必修类校本课程包括轮滑、围棋、头脑奥赛等课程,在不同年级开设,让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成长体验。选修类校本课程包括民乐、足球等社团类课程和多元课程超市。社团类课程有固定训练时间,多元“课程超市”则集中安排在每周三下午。
学校还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建立了“和美养德”目标体系,制定了不同学段的养成标准,将和美养德课程资源确定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确定每一类课程的实施要求。
在这一课程体系下,学校主题活动与四季相结合,形成“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大主题,体现“生活化、活动型、探究式”的理念,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增强了育人功效。
课堂评价要多几把尺子
张星认为,真正的“和美课堂”,应是能将教与学的功能都发挥到极致。他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团队探索出课堂教学基本范式和和美课堂标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质疑思考、合作探究,实现课堂教学的“三效”——效果美、效率高、效益强。
心里一直装着学生的他,为了鼓励学生发展,主张“多几把尺子,同一把尺子多几次测量,自选几把尺子”的评价策略。这种策略给了学生更多的信心,学生既可以自我推荐个人最擅长的自我发展项目,又可以在一次诊断不理想的情况下申请二次诊断,学习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通过教育发展兴趣,让学生走得更远,是张星一直坚持做的事情。
参与教研的时候,张星经常提醒身边的同事反思:“你的教学设计有没有体现学生立场?你的课堂有没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他的话语很朴素,但却蕴含着无限的期望:“首先要帮助学生在学校找到学习兴趣,然后,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进而让学生的兴趣特长得到更好的发挥。”
在崂山区实验小学的校园里曾流行着一段学生自己的“一字真言”:写一手漂亮的汉字、学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会一种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懂一门适合自己的乐器。如今,这“一字真言”已逐渐成为每一名学生的“标配”。
今年6月,崂山区实验小学“和美怡情”师生书画作品展在青岛市荣宝斋美术馆举行。本次画展共展出学生作品130余件,涵盖水彩画、国画、油画、书法、水粉画、儿童画等众多门类。小学生的书画作品能走进如此高规格的美术馆展出,在青岛市引起了不小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