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资讯

文明已成为校园里最美的风景

2020-11-16 15:33:15 来源:光明日报

  【文明的力量】

  光明日报记者 安胜蓝

  广大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伟大梦想的承担者、圆梦人。建设文明校园,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激发青少年的使命感、责任感,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进而推动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国各地学校大力创建文明校园,学校教育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文明在校园蔚然成风。

  价值引领 立德树人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全国各地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思政教育水平,积极构建一体化育人新模式,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清华大学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率先实现本科生4门思政课登陆慕课平台。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结合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节庆日,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文明礼仪专题教育活动,坚持开展“一二·九”系列文化活动、英烈祭奠活动、“紫荆文化月”活动,深化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清华大学每年有上万名学子参加社会实践,一大批毕业生立志“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2017年以来,武汉大学成立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士生宣讲团,深入到学院、街道、社区、科研一线进行理论宣讲,并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宣讲,已累计面向超过25所高校的5300余名高校学生进行宣讲。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宣讲团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打造战疫微宣讲、联合志愿宣讲、“鲲鹏云”宣讲“三位一体”宣讲体系,推出“众志成城,守护珞珈”读书篇、抗疫读书记、制作“疫情防控微宣讲”等系列主题网文,传播防疫知识,讲好抗疫故事,弘扬战疫精神,发出新时代青年好声音。

  润泽心灵 以文化人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根基,学校担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任,更需要积极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牢固树立师生的文化自信,以优秀文化的力量成风化人。

  蕴含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是莘莘学子的“无言之师”。上海交通大学注重传统艺术和经典艺术教育,每年引进京剧、昆曲、歌剧、音乐剧等经典剧目,创立“菁萃·大家讲堂”,邀请人文艺术名家走进交大开课,引领大学生感受美、理解美、传播美;深入挖掘自身校史资源,推出人物传记、校史编述、回忆录等,发挥育人作用;作为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的会长单位,整合全国高校的博物馆资源,创办“堂——世界博物馆馆长文博讲坛”,邀请文博专家讲授传统文化课程,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

  华南理工大学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志”。学校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岭南文化传承研究计划”,建设建筑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新岭南文化中心、广东粤剧艺术传承基地,开展传统文化理论研究。华南理工大学有着众多的历史建筑,学校出台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修缮了37处近代建筑群落和人文历史史迹,打造文化核心区,精心布置雕像、长廊、亭台、水榭等具有特定文化意义的人文景观。修缮后的校园环境散发出有内涵、有筋骨、有力量的文化魅力,无声胜有声地感染着师生。

  涵养文明 塑造风尚

  文明校园的创建不是一时的,而是常态的。通过多种形式的养成教育,培育优良的校风学风,将校园变成涵养文明的沃土,让文明意识和文明习惯融入日常,形成风尚。

  宿舍是学生日常生活所在,发挥着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南开大学依托“人文雅舍”,开展宿舍文化育人,不断拓宽德育工作的途径与空间。学校发动学生围绕学科特点,精心设计出文化展板,打造“宿舍文化长廊”,并形成了许多“墨香寝室”“诗画宿舍”“茶文化宿舍”。为强化特色宿舍品牌,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南开大学连续10多年开展宿舍文化节,从学习共同体建设、社群打造、感恩教育、创意激发等层面鼓励学生围绕宿舍生活开展活动。如今南开大学的各个学院都打造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宿舍,也涌现出一大批为人称道的“好室友”,建成和谐向上、文明友爱、互助共享的宿舍成长平台。

  实践锻炼是学生增长见识、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西北工业大学以社会实践、创新创业为抓手,推动学生能力的养成。学校与30多家国防企事业单位建立见习实习交流平台,每年组织千余名学生去国防企事业单位参观调研,持续开展“三航”科普志愿服务活动;构建了包含课程体系、实践实训和服务孵化于一体的“双创”生态系统,打造以“高水平、硬科技、军民融合”为鲜明特色的“双创”模式,建设国家级众创空间——飞天创客空间,推出太阳能WiFi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等一批成果,其中“翱翔系列微小卫星”项目获得2016年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冠军,已面向社会开放定制服务。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明校园创建激发了师生普遍的文明自觉,文明已成为校园里最美的风景。

编辑:李学平

图片新闻

职教

  • 以“互联网+教育”支撑高位均衡发展

    地处西部内陆的宁夏,由于受区域发展不利因素影响,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比较突出。2018年7月,教育部确定宁夏为全国“互联网+教育”示范省(区)以来。

  • 脱贫致富的“职教号”直通车

    近年来,贵州大力实施“职教兴黔富民行动计划”,通过职业教育牵手大型国企举办精准脱贫订单培训班、“教育+人社+行业”培训等办学模式,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目标。

评论

  • 非学历高等教育要找准自身定位

    近日,北京市教委发布意见,要求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不得单独使用“大学”“学院”字样,而要明确加上“专修”“研修”等限定词。

  • 教材循环利用须过好“三关”

    “卖了一麻袋的书,最后只能买得起一个麻袋。”“定价1000多元的书10多元就卖给了废品站。”网络上不时能看到一些毕业生的留言。

资讯

  • 文明已成为校园里最美的风景

    广大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伟大梦想的承担者、圆梦人。建设文明校园,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激发青少年的使命感、责任感,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进而推动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 贵州赫章:在追赶中办强学前教育

    一个户籍人口达86.91万人、2009年只有9所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县,是如何做到在短短十年就大幅提升了普及普惠率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