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法治

正确适用简化审理机制应当注意的四个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 李承运
2020-04-30 15:19:36  来源:人民法院报

  完善简单案件简化审理机制,是本次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重要内容。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以完善小额诉讼程序和简易程序审理规则为重点,大力优化和规范简化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简化对象、简化环节、简化方式和简化效力,促进司法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司法质量效率同步提升。

  试点启动后,部分法院对如何理解把握《实施办法》中关于简化审理的规定尚存疑惑。有的未能有效区分小额诉讼程序与简易程序差异,导致程序适用混同;有的对简化审理的适用条件、范围和方式把握不到位,导致出现“简而不易”或“易而不简”;有的对小额诉讼案件和简易程序案件的审限理解有偏差,存在不当扩张或限缩,等等。为统一思想认识,规范有序推进试点,结合《实施办法》起草原意,就正确适用简化审理机制的四个重点问题作一阐明。

  一、正确认识小额诉讼程序与简易程序的区别

  小额诉讼程序和简易程序均是针对简单案件,采取简化审理机制的程序类型,两者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在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小额诉讼程序内嵌于简易程序之中,并非独立的程序类型。司法实践中,这两种程序存在标准模糊、功能混同、规则重合,影响了其制度功能有效发挥。为解决上述问题,《实施办法》对小额诉讼程序制度设计作出调整完善,设置独立于简易程序的小额诉讼程序,完善简易程序审理规则,推动形成分层递进、繁简结合、有机衔接的诉讼程序体系。正确认识小额诉讼程序与简易程序的差异,对正确适用简化审理机制,科学配置司法资源,有效满足公众多元司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小额诉讼程序与简易程序的区别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在功能定位上。两者都以诉讼高效、便捷和低成本为价值导向,但小额诉讼程序更加强调司法资源与案件类型精准匹配,凸显对司法效率的追求,体现一次性解纷的终局性和权威性。

  二是在适用条件上。简易程序的适用对当事人和人民法院不具有强制性,不受案件标的额和法律关系限制,当事人合意适用时也不受“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这一条件约束。小额诉讼程序对标的额有明确要求,法律关系限于金钱给付纠纷,符合法定适用条件的应当强制适用,当事人合意适用的不仅需要满足标的额要求,也应当以“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为前提。

  三是在审理方式上。相比于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更为简便快捷。例如,小额诉讼案件可以将答辩期限、举证期限确定为7日以内,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传唤当事人、送达文书和开展证据交换,庭审原则上应当一次性完成并当庭宣判,案件审理期限为2个月内,并严格控制延长审限情形等。

  四是在裁判文书上。小额诉讼案件裁判文书可以在简易程序基础上更加简化,不仅可以采取要素式、表格式、令状式等简式裁判文书,符合特定情形的,还可以不在文书中载明裁判理由。但是,根据程序特点,小额诉讼案件裁判文书需增加相关告知事项,包括明确一审终审效力,提示迟延履行法律后果,说明救济方式等。

  二、正确把握简化审理的对象、方式和尺度

  《实施办法》规定的小额诉讼程序和简易程序对起诉、受理、传唤、开庭、送达等各诉讼环节均作出一定程度简化,相关内容具有规则共性。实践中,需精准把握简化的对象、方式和尺度。

  第一,采取简便方式起诉和受理。在原告起诉方面,小额诉讼案件和简易程序案件均可以采取简便方式起诉,包括口头起诉、填写制式起诉书等,选择在线诉讼方式的,还可以根据系统提示,在线输入等起诉要素内容,自动生成诉状。在案件受理方面,如果双方当事人能同时到场,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当即立案、随到随审,省去发送起诉状副本、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提出和发送答辩状、通知和公告开庭等程序环节。这一简化机制的功能作用在完善特邀调解等诉调衔接机制后显得尤为突出,通过诉前调解程序,多数简单案件能够完成查找当事人、发送起诉状、提交答辩意见等环节,从而为诉讼时实现“一步到庭”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采取简便方式传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九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民诉司法解释》)第二百六十一条的规定,小额诉讼案件和简易程序案件可以采取捎口信、电话、短信、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发送开庭通知,替代送达开庭传票,在“经当事人确认或者有证据证明当事人已经收到的”情况下,可以缺席判决。

  但是,上述规定在实践中适用情况并不理想,对于可能出现缺席审判判决的案件,被告一般均未确认过送达地址,而获取当事人已经收到开庭通知的证据难度大、成本高,法官从稳妥和便捷考虑,一般仍采取传票方式传唤当事人。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深度应用,为重新“激活”上述简便传唤方式创造了契机,通过电话录音、视频确认、身份认证、送达留痕、系统反馈等方式,能够帮助法院确认传唤和送达的效力,保障简便传唤方式真正行之有效。

  第三,简化庭前会议。对于小额诉讼案件和简易程序案件是否召开庭前会议,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民商事案件延长审限和延期开庭问题的规定》第四条第三款的规定,简易程序案件不应再单独召开庭前会议。另一种观点认为,可以召开庭前会议,但在主持主体和程序要求等方面可以简化,庭前会议已经完成的程序环节,可以在庭审中直接确认。

  我们认为,实践中可以根据案件情况灵活确定是否召开庭前会议。对于争议焦点明确、证据简单、有条件直接开庭的案件,一般不再另行组织庭前会议。如果存在案件有多个诉讼请求、涉及多个法律关系、证据较繁杂、法官积压案件较多等情况,可以由法官助理主持召开庭前会议,完成当事人身份核实、权利义务告知、庭审纪律宣示、案件调解、证据交换、确认无争议事实和证据等事项,庭前会议完成的程序环节在庭审时不再重复,从而有效节省庭审时间、提高庭审效率。

  第四,简化庭审方式。简化小额诉讼案件和简易程序案件庭审方式,是提高司法效率的重要手段。除了通过庭前会议简化部分流程以外,更重要的是打破一般庭审程序关于当事人诉辩称、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阶段限制,直接围绕诉讼请求或者案件要素进行,即实行“要素式庭审”。实践中开展“要素式庭审”一般应当完成以下三个步骤:

  一是概括案件要素。针对买卖合同、民间借贷、金融借款、物业服务、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等类型化纠纷,人民法院应当概括提炼案件事实要素,确定案件审理要点,制作形成“案件要素表”。

  二是确定案件争点。在庭审前,应当指导各方当事人填写“案件要素表”,充分履行释明告知义务,引导当事人确认本案的核心要素事实和主要争点。

  三是开展要素式审理。开庭时,应当再次归纳和确认本案审理的要素事实和争议焦点,对各方无争议的事实结合相关证据直接确认,对有争议的要素事实逐一进行陈述辩论、举证质证、调查询问,不受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程序限制。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深刻把握“劳动最美丽”的时代意蕴

    立足于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提倡“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最美丽”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劳动美学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时代精神的引领,这一理念正在成为我国工人阶级的思想共识和行动逻辑。

  • 做好疫情防控期“共享员工”合法权益保障

    自疫情发生以来,不少从业人员做起了“客串”,厨师进行生鲜分拣,房地产销售送起了快递,酒店领班成为日化厂工人……他们有一个新颖的名字——“共享员工”。这种新型的用工方式,既帮助人力成本压力大的企业渡过难关,又为人手不足的企业一解燃眉之急。通过人力资源的再分配,实现了企业、员工的双赢,发挥了保障民生、促进生产、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等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 工伤保险挂钩职业病“黑名单”值得推广

    工伤保险费率挂钩职业病“黑名单”,一方面体现了权责对等原则。被列入职业病“黑名单”的企业,都是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不到位,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发生工伤赔偿风险较大的企业,理应为此承担更多的缴费义务。同时,具有一定的倒逼作用。通过浮动费率这一杠杆,促使广大用人单位积极落实主体责任,提升职业健康工作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维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 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崭新意蕴与当代价值

    劳动模范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楷模,他们身上承载和彰显的劳模精神一直发挥着引领作用,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精神内涵,充分展现了我国新时代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高度自信,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深刻把握劳模精神的崭新意蕴与当代价值,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良好风尚。

访谈

文献

  • “常平”“惠民”“积谷”历史上的江南仓廒

    江南东临大海,河湖密布,自古以来就水灾频繁,旱灾、蝗灾、瘟疫等也时有发生。然而凭借着这些性质各异的仓廒,江南人一次又一次地渡过灾荒难关。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些仓廒不仅是江南人生命的庇护者,更是江南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

  • 中共七大幕后珍闻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距今已整整75年了。这是一次承前启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时隔75年,透过那些流传下来的珍贵记忆,人们依然能触摸到历史的痕迹,一个又一个故事在其中蜿蜒展开……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