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法治

民法典该不该规定自卫权?

刘云生
2020-05-19 11:00:15  来源:深圳特区报

  面对不法侵害,正义之剑从来都有两面锋刃,一面是公权力的适时保护或事后救济;一面是受害者的即时对抗反击,阻却违法,抗击暴力。当法律的天平进行最后衡量时,必须充分考量私权之刃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民法典草案第三稿人格权编有三个条款特别引人注目。分别是第1002条,自然人有权维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尊严;第1003条,自然人有权维护自己的身体完整和行动自由;第1004条,自然人有权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三个条款和总则部分的第181条正当防卫统合,在民法领域就整合了一项新的权利:自我防卫权,简称自卫权。

  这是民法典的一大亮点,也是一个争议点。草案征求意见过程中,这三个条款引来了个别学者的强烈反对。核心理由有三:首先,民法上的正当防卫仅仅是一种免责事由,不是民事权利;其次,民法上规定自卫权无疑是宣扬个人权力,削弱了国家的最终调控力;最后,按照立法逻辑和系统解读,自卫权不仅会彻底颠覆刑事裁判实践,还会危及国家安全。

  上述观点在价值上、逻辑上都存在可供探讨的空间。

  第一,自卫权是一种自然权利,也是一种法律权利;不仅是受刑法保护的权利,也应当是受民法保护的权利。

  以生命权为例,生命权有三大内涵:生命的维持,自由的保障,尊严的维护。单纯就生命而言,生命具有唯一性、不可逆转性、不可复制性和绝对同质性。由此催生两大道德原则:每个人的生命绝对平等;任何人无权剥夺他人的生命。进而又催生行为规则:当自我生命遭遇非法侵害,可以采取一切措施进行防卫。

  这既是生命哲学,也是道德哲学,两者共同构成了自卫权的正当性内核。

  设身处地,如果遭遇精神病人的疯狂砍杀,生死攸关,怎么办?肯定先逃避;如果无从躲避,又不想成为刀下冤魂,唯一的选择是什么?反击!不可能因为他不具备正常理性判断能力就牺牲自己的生命!因为你和他的生命是平等的!

  如果遭遇的是正常人的非法侵害,怎么办?一般的行为模式有三种:一是逃跑躲避,尽快尽量脱离危险空间。如果逃出生天,当然万事大吉。但在紧急情况下、有限空间内,被堵在家里、车里、洞穴,结局不用说,逃无可逃,躲无可躲,只能成为猎物或牺牲品,任人宰割。二是妥协、求饶、配合,事后报警。但这并不能百分之百保障自我安全,反倒会激活施暴者更大的恶性。即便可以保住小命,牺牲的就是人格和尊严,噩梦、屈辱会相伴终生。三是自卫反击,以命搏命,以暴制暴。这不仅彰显的自我保护本能和斗争的勇气,也是一种最有效、最直接的自救策略。

  昆山反杀案就是如此。从价值层面而论,不可否认,正当防卫确实是免责事由。但问题的关键是免责的原因力是什么?是自卫权!如果不承认自卫权,何来正当防卫?另外,正当防卫免责的正当性基础又是什么?如果缺乏法权基础,“防”什么?“卫”什么?正是因为法权隐含并承认了自卫权,才能实现防侵害、卫权利的免责后果!

  从逻辑层面而论,先有了自卫权,才有了防卫的免责事由;而不是免责事由催生了自卫权,更不能混淆逻辑,因果颠倒,主张自卫只能是免责事由,而不是权利。否则就是釜底抽薪,拆毁刑法、民法正当防卫的逻辑基石!

  第二,自卫权不是私刑,更不是暴力,而是针对暴力的反击行为。不仅与公权力不冲突,还具有目的的一致性和价值的耦合性。

  公法、私法对正当防卫制度设计的基础可能不同,但其本质具有一致性:通过保护私权维系公共安全、社会秩序。于民法层面,自我保护是最终目的,但客观上可以震慑犯罪,维系公平正义;于公法层面,无数国民私权保护的集合就是公共安全的天然内核和必然步骤。

  毋庸否认,在公权力暂时缺位的紧急情形下,公法无权剥夺、限缩任何国民自保、自卫的权利,否则就是极度的偏见和傲慢!基于治理成本和信息不对称,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为国民提供持续不间断、有效且有力的全天候、全方位保护,国民只能通过自卫权来填补这种缺位所导致的空隙、漏洞,最大程度避免可能的灾难和不幸,在抵御暴力侵害的同时,以一己之力实现公平正义。这就是刑法正当防卫产生的基石,也是民法自卫权产生的必然。

  第三,民法的自卫权不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必须明确的前提是:民法典语境下的自卫权仅仅是针对自然人的不法侵害而不是针对国家机关或公务执法人员。同时,中国严格禁止私人持有、拥有枪支弹药或杀伤性武器,所有的自卫都是在紧急情况下的随机防卫,是临时起意,不是蓄意通谋;是个体化维权,而不是集聚性对抗;是水果刀而不是火箭筒,不可能对国家安全造成任何影响。

  此外,自卫权不可能冲击到现有的刑事司法体系。以暴制暴只是语言表述,自卫权的本质并非私人暴力,而是遭遇暴力时的防卫与反击。刑事审判对正当防卫的认定就是以自卫权为机轴,托举正义的天平,为行为人出罪、脱罪,是一种选择权重后的理性衡量,防止正当防卫条款成为“冰美人”,看着炫目流彩,但丝毫无助于民事维权。

  换言之,民法典肯定自卫权,并不是要撼动公权力对自卫人的有罪、无罪判断的终极性和主导性地位,而是传导的另外一种价值立场:面对不法侵害,正义之剑从来都有两面锋刃,一面是公权力的适时保护或事后救济;一面是受害者的即时对抗反击,阻却违法,抗击暴力。当法律的天平进行最后衡量时,必须充分考量私权之刃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作者系广州大学法学院教授、不动产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遏止招聘地域歧视不能只靠劳动者较真

    要想真正有效遏止招聘地域等歧视的发生,就不能止于劳动者的独自较真,而是需要多方合力工作发力来应对。

  • 【问题探讨】不可抗力规则在涉疫案件中适用性探讨

    就疫情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能否适用不可抗力规则的问题,还有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的空间,可采取分类调整的总体思路。因疫情暂缓复工行业可适用劳动合同中止,因疫情导致经营困难企业可适用情势变更,同时,可参考域外经验完善劳动政策。

  • 【前沿观察】充分发挥稳岗补贴的“稳就业”效能

    按照北京市人社局的安排,从5月6日起,多项稳就业和支持中小微企业政策开始落地实施。根据此前颁布的稳岗培训补贴和临时性岗位补贴两项政策,北京市将分4批公布重点行业中小微企业名单,名单内企业可叠加申请上述两项补贴政策。

  • 【工作研究】复工复产中企业工会工作应对思考

    随着企业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尽快摸清疫情对企业工会工作产生的影响,并及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是做好企业工会工作的当务之急。要强化政治引领,认真履责,切实维护好广大职工合法权益,提高应变能力,践行服务宗旨,努力提升关爱服务职工效果。

访谈

文献

  • 塔斯柯基梅毒人体试验

    未经当事人同意就在他身上做人体试验,被视为一种违反医疗伦理的行为。德国纳粹的人体试验和日本731事件都为人所周知。二战之后,纳粹审判后的《纽伦堡规则》确立了人体试验的伦理规则。此后,世界医疗协会所通过的《赫尔辛基宣言》,则确定了医疗人体试验的现行基本准则。

  • 治学以经世

    曾国藩(1811—1872年),谥号“文正”,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中国近代史上极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相比于曾国藩的政治、军事成就,其流传下来的著作并不多,最为有名的就是这本时间跨度逾30年、总数超千封的书信集——《曾文正公家书》。但仅就这一部家书即让曾国藩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赞誉,而其中蕴含的治学之道,至今依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