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法治

守住清平明察至

左连璧
2020-06-05 09:56:30  来源:人民法院报

  东汉马融《忠经》中载,“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清则无欲,平则不曲,明能正俗。三者备矣,然后可以理人。”此语不难理解,为官者要明察事理,处理政务要公平公正,为人处世要清正廉洁。清廉就不会有私欲,公平就不会邪僻不正,明察才能使民众信服。只有清廉、公平、明察这三条都具备了,才可以治理好一方人和事。

  清廉的重要性自无需多言,对为政者来说,这是一项“基本功”。晚唐诗人杜荀鹤《送人宰吴县》诗中有句名言:“字人无异术,至论不如清。”意思是,管理安抚百姓没有什么特殊办法,任何好听的话,都不如为官清正廉洁。相比于杜诗,《群书治要·刘廙政论》有句话:“夫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更是道出了为官清廉对于执政的重要性。“道至微而生,祸是微而成。”在清廉方面,为官者要时刻保持警醒,诱惑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必须紧绷廉洁之弦,哪怕是一丝一毫的非分之想都不要有,要一尘不染。从实践看,守住清廉底线,无非是要真正做到:对公款公物不贪不占,对治下部属不收不受,对上级领导不送不跑。而这是要时时做、天天做、年年做的,只要为官一天,就要坚持这样做。

  管子曾言:“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听,公之谓也。”这句话讲的就是办事要公平公正。为政者公平公正,主要体现在用人要公平,奖惩要公平,处事要公平,而不要总想着亲疏远近、厚此薄彼那一套,只有这样,治下才会呈现“人平不语、水平不流”的可喜风貌。晋代荆州都督刘弘,堪称古代官吏大公无私公正用人的典范,他上表朝廷拟提拔军功最大的牙门将皮初为襄阳太守。朝廷认为,襄阳郡地位重要,皮初资历尚浅,欲让刘弘的女婿、东平太守夏侯陟转任。刘弘再次上表:“统率天下的人,应和天下人一条心;管理一国的人,应以一国为己任。要是非要任用自己的亲族,那么荆州有十个郡,非得有十个女婿才能管理好吗?”“夏侯陟是我的姻亲,不便实行互相监督,皮初的功勋应该得到酬报。”朝廷最后认同了刘弘的意见。看来,出于为国为民的大爱公心,根除一己杂念私心,必能将公平渗透到为政的方方面面。

  《菜根谭》中有句话:“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是说为官者无论曾经如何公正无私、睿智进取,一旦沾染了贪念,下属与百姓便失去了对你的信任,任你有再多的本领与抱负,最终也难以施展。对此话也可以这样理解,如能保持清廉与公平,必能收取明察之效。

  唐代吏部侍郎李至远被誉为“一生清廉”“至公至平者”,正因为如此,使他能做到明察秋毫,无人能在他面前偷奸耍滑。当时有位叫王忠的官员,被从京师调往外地,而受贿的吏员却将其王姓写成“士”,意欲批复后再改成“王”,好让王忠仍能留在京师。李至远审查后说,调动职务者三万人,根本就没有士姓,此人一定是王忠。受贿的吏员叩头认罪。

  当然,为政者的明察,还要像韩非子说的那样“上君尽人之智”。要学会借助天下人的眼睛、耳朵和心智,从各种管道收集信息,从各个角度去观察事物,并要祛除自己的好恶,用心听取大家的意见,以获取兼听则明之效。

  《道德经》:“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即圣人没有自己固定的意志,而把百姓的意志作为自己的意志。为政者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不是另有其他什么目的。要善于见微知著,以小见大,一叶知秋,未雨绸缪。要能从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把握发展机遇,从杂乱无章的现象中发现带有倾向性的重要问题,从已发生过的事实中预测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今天的党员领导干部,也必须要坚持清廉、公平、明察这三点,时不时地自我检查一下,以便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作者单位: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以历史照耀我们前行的道路

    要深入认识五卅运动的现实意义,以历史照耀我们前行的道路。

  • 发扬红色传统 汲取前进力量

    根据党史部门的普查结果,上海市革命遗址共657处,其中就包括相当数量的红色工运遗址。这些镌刻着红色记忆的土地,是共产党人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

  • 传承红色基因 唱响奋进之歌

    今年是五卅运动95周年、上海总工会成立95周年。五卅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对历史的纪念,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 建立连民心平台 凝聚促发展动能

    用抓经济工作的思路抓工会工作,用工会经费撬动社会资源参与平台的可持续运转,深化与大型企业商家的合作,将职工群众团结凝聚在“龙泉驿职工之家”。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