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国际

非洲国家认同建构为何向“东”看

刘秉栋
2019-12-05 09:13:50  来源:光明日报

  国家认同是一种软实力,对于增强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当代近200个主权国家中,95%以上是具有异质性或多样性的“多民族国家”。非洲国家的这种异质性和多样性表现尤为突出,因此,培植不同族群民众的“国民情怀”和“国家意识”,使其发自内心地对国家拥护、忠诚和热爱是许多非洲国家孜孜追求的目标,亦是其建立稳定团结的国家所必备的基础条件。然而,民族国家观念与情感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代非洲大陆许多国家立国不久,文化根基多有先天之不足和后天之缺失,面临着复杂的挑战与艰巨的发展任务。

  转型中迷失:走向异化发展

  从民族国家建构视角来看,非洲国家获得独立后能否获得国民认可与拥护,有赖于通过教育使其承认和接受自己的民族文化与政治身份,从而产生一定的归属感。然而,作为殖民统治的产物,稳固统一的国家意识并未在非洲地区普遍形成,新独立的非洲国家某种程度上是在不断抗争中形成的对立和否定的统一体。一方面,大多数非洲国家社会结构及分层特点不是以阶级或阶层为基础的“横向划分”,而是呈现以部族或地域为基础的“纵向断裂”,民族国家尚未全面形成。另一方面,国家是历史文化共同体和政治法律共同体,基于多元多样化的非洲历史文化基础推行西方民主标准与治理框架,上层政治制度与社会文化基础必然难以调适,致使国民身份同一感和文化归属感缺失,民族国家认同教育成效大打折扣。肯尼亚的奥廷加在自传《尚未自由》(Not Yet Uhuru)中直白地指出,后殖民时期的非洲,名义上自由的肯尼亚人民,实际上仅仅是由遭受一种压迫变成另一种压迫。非洲继续遭受压迫,在短暂的觉醒后再度沉沦源于异化发展,即选择了异己力量来指导国家政治文化建设。

  非洲国家认同建构在推动政治体制认同的同时,更要重视促进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形成了冷战后世界上的结合、分裂和冲突模式,因此文化因素是分析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和一个政治共同体不可忽略的基础和条件。非洲没有经历过诸如中国的百家争鸣和欧洲文艺复兴的思想文化运动,其传统文化更具大众文化的特质,缺乏明确的义务权利意识和政治文化意识。从西方国家移植而来的恰好是与非洲传统文化迥然不同的理念,它在影响人们政治信念、政治行为的同时,不断与非洲传统信仰、价值观和族群观念进行撞击、形成冲突,致使非洲民族精神、民族气质不断被消耗。非洲传统文化的近代变迁过程,是传统社会结构、政治体制和经济生活在外力支配下不断聚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非洲国家抛却现实境况的考量,逐渐形成了对欧美发达国家的道路依赖,一定程度上使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囚拘,也为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困境突围出了一道难题。

  向“西”学:形成道路依赖

  从国际视角来看,初诞之国迫切需要获得国际社会认可,非洲国家希冀通过模仿西方发展道路迅速实现所谓的现代化。然而,误将西方化等同于现代化的做法,致使非洲国家人民的认同感被抽离。非洲国家先后实施了干涉主义战略、进口替代型工业化战略、结构调整战略,但仍未能逃脱经济增长缓慢乃至出现负增长的趋势。20世纪60年代初,加纳和韩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持平。30年后,前者仅为后者的十五分之一。欧美发达国家的“良方”在非洲出现失灵所折射的问题是,非洲国家形成道路依赖后是基于西方国家利益优先进行顶层设计。西方跨国公司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重新控制非洲国家经济命脉和经济主权,强化了不平等的经济依附。政治上,许多非洲国家模仿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然而如美国政治经济学者福山所言,许多西方式民主国家的政治正在走向衰败。非洲经过近二十年的民主,不少国家却比1990年实现“民主”转型时更糟糕。南非经济学家泰列伯兰奇指出,有些非洲国家如南非的民主转型是由“能源矿产复合体”导演的大戏。有研究认为,西方资本主义不仅无法推动非洲国家走向发展,一定程度上还致使其继续保持欠发达状态。非洲占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却陷入极度贫困之中,这种“资源诅咒”现象与非洲国家对西方民主制度的道路依赖不无关系。

  后殖民时期,非洲国家大量移植西方国家制度体系,形成了非洲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非洲国家采取外部植入的方式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脱离了自身历史文化背景,具有表层性、外推性、仓促性与异质性特点。有研究认为,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在温情脉脉的文化整合背后,价值的冲突在以血与火的形式上演着。文化价值冲突不断冲击和撕扯非洲人的民族国家认同感,致使内斗不断、排外迭起、经济衰退,西方国家借机宣扬非洲是无望的大陆。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在《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象》一书中所说,诋毁他人做法的基础,一是对他人予以错误的描述,二是制造这些是这个可鄙的人的唯一的身份的幻象。可以说,西方国家在以破坏非洲声名的方式消解非洲人的自我认同并最终阻碍了非洲发展。因此,要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非洲道路既不能对传统族群模式一成不变地继承,更不能照搬西方发展模式。非洲向“西”学未能突破发展困局,向“东”看成为未来趋势。

  向“东”看: 汲取中国经验

  非洲国家独立后,现代化道路探索的核心挑战是建构现代民族国家,对内凝聚人心、对外彰显特质,演进历程不乏迷惘、模仿和省思。东方国家特别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赢得了非洲国家的一致赞赏和认可,独创的特色发展道路可为非洲发展提供借鉴。中国不断走近梦想,依靠的是对自身禀赋和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文化是现代民族国家的根脉和灵魂,文化认同是民族国家认同一体两翼中的一翼,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合法性基础,也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前提。非洲要实现复兴梦想同样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在探索非洲特色发展道路进程中,通过教育传递文化精髓、树立文化自信、培植文化自觉是凝聚国家意识打造非洲人“共感”极为关键的一环。

  国家认同建构不仅有赖于“共感”或同一感的形成,更有赖于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获得感提供不竭动力。非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塞勒斯汀·孟加期望中国能分享智慧和成功的经验,帮助非洲社会更好地发展。非洲向“东”看为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重要机遇,中国方案在非洲获得认可和传播要坚持讲好中国故事和讲中国好故事,还要在汲取西方国家与非洲交往经验的基础上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讲好非洲故事和讲非洲好故事。从向“西”学到向“东”看,非洲国家将会逐渐找准发展方向,不断萃聚传统精华构建和谐的、有利于非洲自身发展的人文教育环境,使人民共享生活经历、文化习俗、本土精神及国家发展成果,同时也使国民认识到国家不仅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更是与个人发展息息相关的利益实体,甚至是同兴共衰的命运共同体。

  审视非洲发展问题可以发现,推动非洲民族国家认同建构,是进一步释放非洲国家发展潜力和促进民族国家复兴的必然路径,非洲国家对此有着明晰的认识并在不断地为之努力。可以说,对许多非洲国家而言,积极进行民族国家建构,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发展的趋向。许多非洲国家致力于打造版图内生活的人们对自己的国家形成基本的归属感,对于本国的历史、传统、文化、国家利益有源自内心的体认、尊重和维护意识,力图使一个国家的民众视国家为“己者”而非“他者”,从而形成强烈的民族国家认同感并最终升华为爱国情怀。回望非洲国家认同建构历程,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教育输出文化,把它的意识形态强加于非洲国家,实现思想控制和经济控制,未能给非洲国家发展带来改观。这就使得非洲国家逐渐认识到现代化并非西方化,从而寻求新的突围之道。非洲问题专家刘鸿武教授认为,中华文明与非洲文明曾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非洲大陆是中国的一个特殊机会。中国是非洲全天候的好朋友、好伙伴,向来重视对非关系,谋求共同发展,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中国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可以作为非洲国家参照的坐标,通过政治层面凝聚共识,经济层面加强交流,中国理念、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将在未来的发展路向中为非洲国家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作者:刘秉栋,系陇东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本文系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南非青少年国家认同教育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9YJC880051〕)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推动“双创”活动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正在继续向前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这其中既有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清导致的制度环境不佳问题,也有政策体系不完善、精准扶持不到位问题,还有创业质量不高、创业创新衔接不够等问题。

  • 发挥工会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系统阐述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 更好发挥工会在社会治理中的支撑作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会议的召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扎实推进智慧工会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总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要把网上工作作为工会联系职工、服务职工的重要平台,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为全力推进工会网上工作向纵深发展指明方向。要通过智慧工会建设,进一步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推动工会自我变革、创新发展,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