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新中国70年来,我国稳步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在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伴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在物质文化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美好生活的内涵是什么,如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阐释和探讨。为此,《中国党政干部论坛》聚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邀请专家学者撰写了系列文章。
美好生活的内涵是什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龚维斌教授在《把握美好生活内涵的五个维度》一文中用社会学的视角从主体、空间、内容、次序与时间五个维度进行分析。他认为,从个体与整体的关系看,追求美好生活既是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建立在每一个个体生活状态改善基础之上的。在制定民生政策时,既要着眼于绝大多数群众的共同需要,也要看到不同人群的差异化要求,要特别注意倾听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声音。从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看,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会有差异,公共政策应该更多关注欠发达地区的人,尽力缩小不同地区的发展差距。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看,美好生活要从物质和精神、客观和主观多个维度进行创造和满足。从全面与重点的关系来看,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既要努力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更要根据现实情况,找准重点,引导和调控人们的需求,分清轻重缓急,做好规划,分步推进。从近期与远期的关系来看,把握美好生活的内涵要立足现实国情,既不能画饼充饥,口惠而实不至,也不能寅吃卯粮,竭泽而渔。
从民生与民主双重角度讨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视角。武汉大学虞崇胜教授在《民生与民主: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双重杠杆》一文中认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我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各项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虞崇胜特别强调,在诸多发展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中,能够起到纲举目张作用的无非是民生和民主两个方面。民生与民主是解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双重杠杆,哪一头轻了,都不足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从而也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民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经济基础;民主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政治前提;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内在地要求处理好民生与民主的关系,即通过发展民主来促进和改善民生,通过权力的共享和权利的保障来促进发展成果的共享。民生与民主互动共赢,才能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根本保证。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是理论要求也是实践启示,是历史经验也是未来遵循。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郭庆松教授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一文中指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坚持党的领导的目标指向,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只有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得以实现;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根本前提,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奠定必要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社会基础;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要实现人民对更高质量的美好物质生活、更高水平的美好政治生活、更高层次的美好文化生活、更高目标的美好社会生活和更高层面的美好生态生活的向往。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发展前进的价值指向,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和内在要求,是新时代条件下把人民主体地位落到实处的战略目标。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金民卿研究员在《实现美好生活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一文中认为,新时代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必须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实现美好生活的实践中,必须始终坚持依靠人民,强化人民群众在实现美好生活中的创造主体地位;始终坚持为了人民,突出人民群众在实现美好生活中的利益主体地位;始终坚持接受人民检验,明确人民群众在实现美好生活中的评判主体地位;切实把人民主体地位原则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转化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时代实践。
要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既是由历史所证明的真理,也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内涵所决定的。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于鸿君教授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一文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据时代条件赋予科学社会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是最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需要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而党的初心和使命则决定了它必然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持久创造人民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