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汽车

收购加拿大电池商:特斯拉全面推进自产电池

2019-10-08 08:33:00  来源:中新经纬

  特斯拉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布局逐渐明晰。近期,有媒体报道,特斯拉悄悄收购了加拿大电池制造设备和工程技术公司Hibar(海霸),此举意味着特斯拉或将开始自主生产电池。

  Hibar中国官网显示,自1974年研制出第一台精密计量泵以来,海霸精密设备公司一直是“精密计量泵和注液分配系统的领导者”,并且在过去40多年来,是电池行业中“一次电池及二次电池生产线的首选供应商”。

  这项收购的线索来自于特斯拉向加拿大有关部门递交的一份备案材料。在上述材料中,特斯拉将海霸列为自己的子公司。除此之外,海霸的总部官网已经关闭,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被特斯拉接管的页面”。

  不过,特斯拉和海霸方面都没有对这项收购进行正面回应。问及相关情况,海霸首席执行官Iain McColl对媒体表示:“应该向特斯拉询问相关问题。”而截至发稿,特斯拉方面尚未发表评论。

  10月7日,海霸中国一位内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他尚不清楚收购一事,前两天刚发了邮件向总部确认,但还没有得到回复。他在海霸工作了近二十年,并强调海霸的业务不局限于电池行业,实际上涵盖了化妆品、食品及医药等多个领域。

  尽管尚未正式官宣,但今年以来一直有传闻称特斯拉将自产电池。有相当一部分人甚至认为,特斯拉将会是一家“生产汽车的电池公司”,而不是一家“生产电池的汽车公司”。从这个角度看,收购海霸为后续的电池制造铺路不是没有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计划在今年召开电池&动力系统投资者日,届时其电气领域的完整布局有望揭开。

  “最重要的战略问题”

  电池是特斯拉首席执行官伊隆·马斯克(Elon Musk)点出的公司最重要的战略问题之一,另一项是自动驾驶。在今年举行的股东大会上,马斯克表示,如果他是外部投资者,他会高度关注特斯拉扩大电池生产规模、降低单位电池成本的规划。

  特斯拉一直在暗示,它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生产自己的电池。

  今年2月,特斯拉宣布以2.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Maxwell。Maxwell是一家主营干电池电极技术和超级电容驱动的能源储存业务的公司,分析指出,前者可以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继而提升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后者则能够与电池并联,提升电动车的使用体验。

  收购完成后,特斯拉一直在进行与Maxwell的整合。有分析推测,整合Maxwell的技术已经成为特斯拉在电池领域布局的“头等大事”,甚至不得不暂时放缓了与松下合资的电池工厂的扩张。一方面,位于内华达州的Gigafactory 1电池产能今年未有明显提升,另一方面,原定于今年投产的电池消耗强手Semi Truck的量产计划也推迟到了明年。

  10月7日,特斯拉一位内部人士在提及收购事项时表示:“在一个办公室里工作的只有Maxwell。”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该收购之于特斯拉的独特意义。

  尽管特斯拉并未宣布在电池领域的具体规划,但技术储备已经展开。Maxwell之外,今年6月,又有报道指出,特斯拉专门成立了一个研发实验室,正在研发自家生产电池的方法。

  上个月曝出的最新招聘信息也显示,特斯拉正在美国加州的弗里蒙特建造全新的电池生产线,并在科罗拉多州招募电池技术人员。特斯拉在招聘启事中坦言,正在开发一条“新的生产线”,现招募电池制造方面的技术人员,以及电池设计师、分析师和测试员等相关人员。

  电池投资时不我待?

  特斯拉为何要花费如此大的精力投资电池?自建电池的优势不一而足,包括提高电池产量的稳定性、提升电池性能、掌握核心技术与数据等等。

  不少公开信息显示,特斯拉与其电池供应商松下曾因产能问题产生分歧。2014年7月特斯拉和松下宣布合资建厂,松下在Gigafactory 1设置生产线,为Model 3供应电池,但随着Model 3产销量的增加,该产线并没有如期扩张。

  电池出货慢被认为是特斯拉产能爬坡过程中的“绊脚石”,今年股东大会上,马斯克也指出,公司过去一直受到“电池限制”。有分析认为,特斯拉自造电池更多是为了提高产能,以适应在全球市场的扩张节奏。

  实际上,特斯拉之外,不少传统车企也加大了电气化领域的投资,早前,大众、戴姆勒等先后宣布在未来几年内自己生产电池,而国内也有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吉利汽车等与宁德时代这样的电池厂商组建了合资公司,上汽等个别企业还将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延伸到了电芯领域。

  但本质上,投资电池制造还是基于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乐观预计。车企之外,业务布局更为激进的是动力电池企业。

  登陆创业板后,国内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多次宣布进行对外投资,近一年来其宣布的投资项目超过10个,累计投资金额超过500亿元;其他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靠前的企业,例如比亚迪、国轩高科、天津力神、亿纬锂能等也在不断扩大产能,形成白热化竞争。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直至取消,以松下为代表的日韩动力电池企业正在重新进入中国市场。去年10月,LG化学在南京江宁建厂,11月,三星环新动力电池新建二期工厂项目也在西安开工。

  这些企业或将加剧本土动力电池企业的竞争。近日有报道指出,LG化学将成为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合作伙伴,而LG化学也将这次合作视为突围的关键一步。尽管该合作未必是排他的,但其释放的信号却值得警惕。

  一位上海的私募机构合伙人认为,尽管竞争激烈,但动力电池领域仍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车的量一旦上来,对电池的需求是巨大的。”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实际上前几家企业的电池技术水平差别不是太大,差别在于规模化生产后的管理水平,但如果现在不投,(二线梯队)永远不会进入第一梯队。二线梯队中很多技术不错的企业产能基本已经满了,现在主要的问题就是缺少流动资金扩建产能。”

编辑:高子惠

图库

  • 曹操出行上线英国经典TX 打造高端商务出行

  • 德国乘用车上半年销量创新低

  • 慕尼黑车展欲成为"达沃斯"

  • 售价9.99万元-13.59万元 2021款骐达上市

  • 插混别克微蓝6即将上市

热点聚集

    名人堂

    新能源

    • 新能源

      本田将开发第二款电动汽车 暂缓氢燃料...

    • 新能源

      未来5年 通用电动汽车资本支出将超过...

    • 新能源

      印尼出新招:用镍矿资源换取电动车产业

    • 新能源

      如何靠电动车走向世界?日本车企想到了...

    • 新能源

      丰田计划2020年推出固态电池原型车...

    召回·百科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