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工信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具体目标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假设2025年新车销量为3000万辆,25%的销量占比意味着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将达到750万辆。
从它们今年的销量来看,难度系数有点高。中国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0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为4.92万辆,1-10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上险量为71.3万辆。其中,造车新势力企业10月上险量为6459辆,2019年前10个月累计上险量为50218辆。据此估算,全部造车新势力们加在一起也仅占据了7%的市场份额,毫不夸张地说,疯狂那么多年,新势力们仍在边缘徘徊。
顿时,在资本市场上,汽车板块盘中直线拉升,多只个股涨停,中信汽车行业指数也是直线拉升。一时间,人心大振,行业的萎靡似乎即将一扫而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嗓门最大、画饼最圆的造车新势力们,能否借这一东风,安枕无忧地迈入2020年?
细细一算,年初造车新势力们立下销量目标没有一家完成。截止到2019年10月31日,所谓的头部车企蔚来汽车,只完成2019年度销量目标的37.17%,小鹏汽车则尚不足30%。而其他将销量目标截止到2020年的车企,如合众新能源、前途汽车,其2019年的完成率仅为8.23%和0.02%,要想在2020这一年全面突破达成目标,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至于其他的新势力们,也许不被淘汰出局才是最理想的目标。
当然,份额小也可以说潜力大,但更多的也许是机会稍纵即逝。眼下传统车企已经用产品布局新能源领域,它们既没有造车资质的困扰,还拥有丰富的管理、研发、生产经验,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对消费者而言,购买传统车企的新能源车或许更放心。而在不远的地方,享受国内车企新能源消费政策的特斯拉正整装待发。
发展规划里提到的目标,也许是可行的,但造车新势力们迫在眉睫要解决的,或许是生存问题,然后才是跟着风口追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