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日前,《大工匠——白芝勇》集结成册,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白芝勇是如何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金牌测量师”。
白芝勇是中铁一局五公司高级测量师,自2014年以来,他荣膺“全国最美职工”,创立“白芝勇技能大师工作室”,当选“全国劳动模范”、首届“央企楷模”、党的十九大代表。
白芝勇靠的就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精神,在近20年的职业生涯里,他和他的团队精测的线路占到了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的十分之一。
测量工作中的白芝勇 中工网记者 朱晶晶 摄
测量工作中的白芝勇(左) 中工网记者 朱晶晶 摄
用每一毫米的细心成就优质工程
9月3日,秦岭山上,天台山特长隧道正在施工。白芝勇正带着团队进行测量外业观测练习。
一个超长的隧道,两头一起向中间掘进,它们是如何准确对接不错位?这正是白芝勇要解决的,在专业上叫控制测量。具体说,设计院先设计隧道位置并在山体岩石上布下控制点,他接到任务后,首先要复测控制点与设计是否一致,然后要将控制点分解为众多靠近施工现场的点,这需要复杂、精准的科学测量与计算,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偏差。
白芝勇说,测量就要“每一毫米的细心”,工作中他一直坚持着这样的细心和精度。
南京纬三路过江隧道的控制测量工程,是白芝勇工作至今挑战自我的“珠穆朗玛峰”。
该隧道需要从北向南,钻入地下,横穿长江3.6公里,到江南再爬出地面,钻进已经建好的钢环出口,误差如果超过50毫米,就会毁坏钢环。在构造比较稳定的山区打隧道,误差130毫米是合理的,但这里是长江岸边和地下,江水浸泡,潮涨潮落,控制点的稳定性会受到影响。
和一般人想象的不一样,控制测量的误差是不可能绝对消除的,百分之百的准确只有理论上存在,因为人、测量工具、环境变化都或多或少影响到结果,工程技术人员能做的就是在这三个方面分毫必争,千方百计把误差降到尽可能小的范围。白芝勇最终选择的是“三保险”——同时用三种方法来控制,即交叉导线网法、竖井GPS控点法、测陀螺边法,而通常的施工用一种方法即可。最终,盾构机以刀盘周圈平均贴合接收钢环误差12毫米的高精度缓缓驶出。12毫米,比目标误差小了38毫米,连山区隧道允许误差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秦岭特长隧道,乌鞘岭特长隧道,京沪高铁,哈大客专……白芝勇工作20年来,参加了几十个国家重点工程的测量项目,全部一次性验收通过,没有出过一次测量事故,全部获得优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