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芝勇和他的团队经常要在崎岖的山路中行进 中工网记者 朱晶晶 摄
白芝勇和他的团队席地而坐,一边休息一边探索问题 中工网记者 朱晶晶 摄
带头创新,让更多青年成长成才
把重复的工作做精,把新出现的任务做好,不断创新提高水平,这是白芝勇经常教导徒弟们的一句话。
从经纬仪、全站仪、GPS、无人机到三维扫描,随着技术、工具的不断发展,白芝勇学习、创新的空间越来越大。“工具在别人手里只是会用,我一定要折腾清楚背后的原理,所以不仅比别人更会用,而且还会改造着用。”
2013年,白芝勇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在白芝勇的带领下,工作室从制度建设、责任文化、学习团队、班组管理等方面完善内部建设,积极打造 “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现代企业新型工作室。它发挥先进典型和高技术人才的团队作用,逐渐成为企业技术攻关的一面旗帜。几年间,取得国家专利10项、科研2项、省部级论文20篇、工艺工法10项,这些创新成果在测量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测量成果质量和测量效率,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2016年以来,在白芝勇的带领下工作室不断加强无人机在工程建筑领域的应用研究。通过应用研究,“无人机+BIM”实现了工程构筑物与“实际场景之间的碰撞检查”,为项目策划、场地布置、便道选线、土方测算、进度控制、变更设计等工程施工管理提供空间立体数据支持。“无人机+BIM技术应用于高铁施工管理”课题项目分别荣获陕西省绿色建筑产业科技成果奖和陕西省职工科技节技术工人培训优秀课程、讲座、绝技绝活(视频)一等奖,并成功申报了两项国家专利,在省部级和国家级核心刊物各发表论文两篇。
多年来,白芝勇和团队创新不断,“新型建筑物变形监测标”、“简易棱镜照明装置”、“精密测量仪器防风蓬”等9项专利,以及科研、论文、工艺工法等31个项目的攻关……
“如今,国家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企业不断为职工搭建技术成才平台,我们个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完全能够成功。”白芝勇说,现在自己的心愿就是把更多的年轻人培养成具有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优秀技术工人,帮助他们在工程建设大舞台上施展才干,实现价值。
白芝勇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他作为一线工人,亲眼见证了中国高铁从无到有到成为“中国名片”的历史跨越,“我有幸生活在这个大变革、大跨越时代,有幸从事了我所热爱的建筑行业,我相信在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过程中,也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