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中新网客户端西安9月16日电 (张旭)2016年8月14日,北京西郊的一个小市场,一名女子来到卖鹌鹑蛋的大爷跟前说:“大爷,这些鹌鹑蛋我都要了。”结完账,大爷说还有一些破了壳的蛋,便宜卖了。女子摇摇头说:“破了壳就不能在上面钻孔了,我用不着。”大爷愣住了。
这个买鹌鹑蛋的女子是中国兵器西北工业集团高级技师张新停的妻子。张新停要在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挑战用钻头在鸡蛋上钻孔。导演想要增加难度,让张新停在更小的鹌鹑蛋上钻孔,张新停答应了。
张新停在演示鸡蛋上给纸钻孔。张旭 摄
当初,张新停在鸡蛋上练钻孔这门绝活儿,是为了在普通钻床上给高硬度钨合金钻0.4毫米的平底深孔。当时,全公司没有一个人掌握这种技术,如果外包,不仅费用高而且周期长,会影响按期交付。
为掌握手感把握精度,张新停开始在纸和鸡蛋上钻孔,当钻头可以精确止于蛋膜时,他为此已经用了3000多枚鸡蛋。为了在鹌鹑蛋上钻孔,他又开始了苦练。
2016年8月20日,在《挑战不可能》录制现场,当张新停终于用针将钻开的蛋壳剥离蛋膜,挑战成功时,全场掌声雷动。
完美才是他的标准
一路走来,张新停脚下的路浸满了汗水。
1958年,张新停的父亲响应国防建设的号召,从银行职员转岗到兵工厂,每天穿着油布工作服和防油胶鞋泡在油里加工零件。这是全厂最脏最累的工种,但直到1978年因职业病不得不离开一线,他从未叫苦。
张新停继承了父亲的志愿和热爱。1992年9月,18岁的张新停从技校毕业两个月后进入父亲所在的兵器厂,从事钳工工作。“毕业放假两个月,一直期盼什么时候能进厂。9月12号终于进厂,那天也正好是我的生日。”张新停现在谈起当时还是很激动。
钳工是军工厂不可或缺的一个技术工种。在加工高精度量具、样板、形状复杂的工卡量具时,一个技术高超的钳工的工艺,比现代化机床的工艺更加精密。
张新停在进行作业。张旭 摄
张新停在技校学习时,付出了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成绩优秀技术过硬,但进入车间后加工精度比技校时高了几十倍,有一段时间张新停很害怕自己干不好。“迷茫期持续了两年多,尽心尽力还是达不到要求,快要放弃了,觉得自己做不到的反正别人也能做。”
但他终于还是走了出来。1995年单位进行技能比武,他志在必得。哪知几轮比赛下来,仅仅得了一个纪念奖。看到父亲叹气,张新停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刺激。“那时候年轻气盛,不肯服输。从那以后,我不再出去喝酒闲逛了,听师傅的话,下苦功夫学技术,当响当当的好钳工。”
张新停重新翻开了课本,没日没夜地练习,边学习边摸索边工作边向有经验的老师傅请教。几年下来,技艺日臻成熟。加工精度达到3‰,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30,那可是老师傅20年后才能达到的精度。
同事们向张新停请教技巧,他摊开手掌。他的手上是厚厚一层老茧。“图纸标准不是我的标准,而是完美。”张新停说自己是一个给自己较劲的人,“只是达到图纸的合格范围对我来说远远不够,我要无限接近中线。”
张新停在车间和工友交谈。张旭 摄
为武器立“规矩”
张新停所在的工厂主要负责研制和生产多种型号的弹药,他的任务就是制造用来检测弹药生产各个零部件精度的高精度量具。张新停向记者介绍,军用量具是民用精度的15到30倍,精度以千分之一毫米计算,是“头发丝上的舞蹈”。
对张新停来说,工作生涯中印象加工过印象最深的是用于穿甲弹测量的合膛规。“合膛规的尺寸出现偏差,轻则影响命中精度,重则可能导致炸膛造成伤亡。”张新停向记者介绍。
工作室陈列的合膛规标准件。张旭 摄
张新停初中同学的父亲就是在一次靶试试验中,因为炸膛事故不幸遇难的。想起同学撕心裂肺的悲痛,他就更加知道,自己一丝一毫的误差,都有可能给他人带来危险。
长期以来,合膛规的精度一直是厂里的攻坚项目。为了装配出最精确的合膛规,张新停不断提高自己的加工精度。他买来100多把钥匙胚,开始练习配钥匙,重复,再重复……
如今只要盯着一把钥匙十几秒,就能配出一把相同的钥匙。众人为此鼓掌喝彩,但张新停只是谦虚的笑笑,说:“这只是基本功罢了。”
这个“基本功”在构造复杂、精度要求高的合膛规装配上起了关键作用。张新停凭着过硬的技术,带领攻关小组,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彻底攻克了一道道难题,为公司节约资金上千万元。该量具的装配法被命名为“陕西省职工先进操作法”。
“这个行业大有可为”
近几年,张新停带出了十几个徒弟,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成了企业的顶梁柱。其中一名徒弟,在西北工业集团第一届、第二届技能大赛钳工组比武中,两次取得第一名,并多次代表公司参加省部级技能大赛。
但他并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张新停常常对徒弟们说,一些发达国家高级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总数的40%,而我国只占4%,高级技能工人短缺60万人,这个行业大有可为。
38岁时,张新停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成为中国兵器西北工业集团的关键技能带头人。2013年8月集团成立了以他为主要负责人的“张新停创新工作室”。
张新停工作室入口。张旭 摄
张新停带领工作室钻研出光学曲线磨床加工复杂几何形状刀具的加工技术、薄片工件磨削法、某产品碳纤维加工法等技术创新成果,“五小”成果30多项,其中一项获得国家专利。
公司把部队发射炮管由于受到弹药摩擦,炮管膛线内部出现“划痕”的维修难题交给张新停。他分析炮管的结构和尺寸,仔细观察出现划痕的地方,利用力学原理,推算修磨膛线的角度,精选修磨材质,巧妙设计出了细长杆式的维修长炮管工装。这套工装既方便又好用,被军方誉为“擦炮神器”,现已批量生产。多年来,他匠心独运,完成工艺攻关项目100项,创造直接经济价值700万元。
作为为数不多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级技师,张新停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之处。“很多老师傅默默无闻,从来不计较什么,但干出来的东西和人品很匹配,这一点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工作以后还是要一丝不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