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学习要论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碧水来

2020-11-16 16:15:29  来源:求是

  四是铁腕治理污染。水质保护很大程度上系于污染防治。这些年来,为了不让污水入库,国家有关部门和水源区各地通力合作,以铁的措施、铁的担当持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部与3省分别签订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执法和监管要求;科学技术部组织力量攻克黄姜皂素清洁生产工艺与废水处理技术,彻底解决了这一困扰水源区多年的污染问题;农业农村部在丹江口库区15个县(市)实施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打造了示范样板。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聚焦中线工程水源区,坚持跟踪问效。总的看,水源区污染治理体现了坚决关、坚决禁、坚决治、坚决建的“4个坚决”。在“坚决关”上,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全面开展点源污染治理,共关闭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2551家,叫停和否决项目524个。河南仅淅川一个县就关停企业386家,依法取缔“小散乱污”企业216家。湖北关闭或转产规模以上企业561家,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10家,取缔非法码头40个。十堰将原郧阳造纸厂所在地污染河泥“掘地30余尺”,全部转运专业填埋。陕南汉中、安康、商洛3市集中淘汰一批黄姜皂素小产能。在“坚决禁”上,依法实施禁采、禁捕、禁养,大力清理网箱养殖,严格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令”。全域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河南年化学需氧量、总氮排放量分别减少40%以上、30%以上,湖北建成绿色防控示范区117个、面积18.2万亩。严格项目审批管理,实现水源区涉水污染企业零落地。在“坚决治”上,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增加各方面资金投入,深入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堤防护岸加固、清淤疏浚、排涝等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处理。陕西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配备率达97.7%,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9.1%。十堰对区域内河流实施截污、控污、清污、减污、治污5大工程,共治理小流域385条,建设生态河道130多公里,建成清污分流管网2500多公里,将劣V类的城市黑臭水体变成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廊道。在“坚决建”上,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源区各县及库周重点乡镇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污水日处理能力增长6倍多,垃圾日处理能力增长近19倍,县级以上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库区及主要入库河流监测断面达标率常年为100%。

  南水北调穿黄工程位于黄河南岸的河南郑州荥阳市和北岸的河南焦作温县境内,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越黄河的关键性工程,主要任务是安全有效地将中线调水从黄河南岸输送到黄河北岸。图为2020年9月15日,在河南郑州荥阳市境内拍摄的南水北调穿黄隧洞进口南岸明渠(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郝源/摄

  五是筑牢生态屏障。水质如何,表现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水源区生态保护坚持系统思维,以植树造绿、水土保持为重点,多层次筑牢生态屏障,通水以来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81平方公里,建设公益林250万亩、重点防护林74.3万亩。国家层面,大力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重点工程。比如在国家林草局支持下,2016年—2019年3省共实施退耕还林还草361万亩,大大增强了水源涵养能力。又如在财政部和自然资源部支持下,向河南、湖北投入专项资金159.5亿元,完成土地整治923.5万亩,新增耕地35.1万亩。地方层面,严格生态红线、绿线、底线管控,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修复保护工程,持续进行植树造绿,系统开展生态修复。河南着力打造“生态渠首、文明渠首”,高标准推进环库区生态隔离带建设,完成人工造林5.2万亩、封山育林4.8万亩、森林抚育7.5万亩,构筑起库周生态“保护带”。特别是淅川县以愚公移山精神凿石为窝、背土上山,硬是在石头缝中植树造绿,成功治理石漠化面积5万余亩,使曾经荒漠化严重的淅川变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美丽山城。湖北在库区沿汉江两岸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持续开展退耕还林、裸露山体生态修复治理,基本实现全域“灭荒”。十堰设立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34个,受保护面积150.8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67%,成功创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陕西制定《秦岭地区水土保持行动方案(2018—2020年)》,实施汉江丹江综合整治、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秦岭主要江河源头预防保护等工程。陕南3市建成6个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14个省级水土保持示范园。一系列生态屏障的构筑,为一库清水提供了持续有力的生态支撑。

  六是优化升级产业。水源区实施生态保护以来,各地摒弃过去粗放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做法,自觉以新理念念好山水经,努力趟出一条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升的新路子。农业上,以高效生态、绿色有机为标准,除粮食作物外,重点发展软籽石榴、薄壳核桃、大樱桃、杏李、柑橘、黄金梨、金银花等,打造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有机农产品名优品牌。河南西峡、淅川、邓州,湖北十堰、神农架,陕西安康、商洛、汉中等地,因地制宜建设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逐步形成中药材产业带,“秦巴药乡”、“丹江药谷”等品牌越叫越响。工业上,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生态保护作为招商引资、企业发展的“铁门槛”,秉持“天上不冒烟、地上不流污、最好零排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型产业,向绿色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湖北十堰、陕西汉中等地积极推动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今年在疫情冲击下依然市场火爆,实现逆势上扬。2019年,十堰新材料、清洁能源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1%、32%,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395亿元、占GDP的19.7%。服务业上,重点利用秦巴自然风光、汉江丹江风情和特色历史文化,发展全域旅游,开发系列旅游产品,推动农旅、林旅、水旅融合发展,实现村庄变景区、田园变花园、民房变民宿、农副产品变旅游产品,使绿色红利持续释放,群众收入不断增加。淅川县培育精品旅游村36个、农家乐和民宿500多家,3万多群众端上旅游“金饭碗”。神农架林区2019年接待游客1828.5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达到67.8亿元。许多基层干部谈到,生态保护不仅没有制约水源区经济发展,反而成为产业转型、提质增效的强力助推器。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之一,河南省南阳市承担着“一渠清水送北方”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南阳市立足生态优势,聚力发展有机农业,走出一条“水清民富”的绿色协调发展之路。图为2018年11月1日,在南阳市淅川县仓房镇,游客在采摘丹江蜜橘。 新华社发

  七是开展对口协作。中线工程是惠及沿途的供水线、生命线,也是沟通南北的亲情线、友谊线。受水区与水源区以水为媒、因水结缘,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方案,由北京对口协作河南、湖北两省相关市县,天津对口协作陕西相关市县。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地方领导互访、部门间协商推进、“各区包县”等工作机制,通过项目投资、产业对接、设立基金、引进技术、互派干部、专业培训等多种举措,为水源区相关市县提供多方面协作支持,推动落实一批特色农业种植、扶贫车间、农村电商等项目,建设一批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特色小镇,建成一批特色农产品研发等基地。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协作资金55亿元,实施对口协作项目1300多个、投资总额超400亿元;互派挂职干部400多人次,培训专业人才上万人次。通过对口协作,水源区相关市县开阔了眼界、引进了项目、培训了人才,有力促进了水源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八是构建长效机制。生态保护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持续努力、久久为功。水源区着眼于构建长效机制,重点抓了压实护水责任、强化整体联动、完善监测机制、加强风险防控等工作。3省分别成立由省委书记、省长任组长的水源区生态保护领导机构,严格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层层传导压力,形成明责、考责、问责、追责的制度闭环。将水污染防治纳入领导干部绩效考评,切实增强生态保护刚性。完善省市县乡村5级河长制,编制“一河一策”方案,探索设立民间河长、民间巡河员等,把管理延伸到支次沟渠,将责任传导到“毛细血管”。中央和地方都实施跨部门跨区域联席会议或联合执法监管机制,相关市县法院、检察院也建立司法联动机制,推动各项生态保护措施落实落地。对水源区主要河流水质进行实时监测、自动监控,一旦发现异常就及时处置。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2018年1月,河南西峡县河道发生不明化学物质污染险情后,当地第一时间反应,国家环保部门立即部署应对,保证了快速有效地防控风险。

  (三)

  水源区生态保护的成功探索,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精彩篇章,可以从中得到深刻启示。

  第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闪耀着真理光芒、具有强大指导力的科学论断,只要深入贯彻落实,就能够以生态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水源区生态保护,不仅着眼于改善生态环境、确保一渠清水北送,还希望通过提高生态质量,探索如何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推动转型发展、绿色发展。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和水源区各地做了大量艰苦扎实的工作。贯穿一切工作的主线,就是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开始把重点放在壮士断腕治污染、咬紧牙关保生态上,到逐步发掘绿水青山蕴含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再到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和平衡,工作是艰辛的,过程是渐进的,成效是可喜的。正是经历了从“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认识与实践的不断提升,水源区生态保护才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和“桥”。实践证明,只要牢牢坚持“两山”理论,将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持之以恒贯彻落实,就能形成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互促共进的生动局面。

  第二,生态系统构成因子复杂、关联要素多,抓生态保护需要统筹谋划、综合施策。生态是山水林田湖草等有机统一的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等密切关联,认识生态、保护生态都不是简单容易的事。水源区生态保护在大范围长线作战,之所以成效显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大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既注重从生态系统各构成因子出发展开单项治理和综合治理,又注重从生态系统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出发采取配套成龙的政策措施,在上下左右各层级各方面协作联动中,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治手段的综合运用中,形成了合力攻坚的氛围,释放了政策和改革的红利,产生了下活一盘棋的效应。实践证明,生态保护不能只是就生态抓生态,采取“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办法,而应当正确认识生态系统的内外关联,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全面,既考虑当前又谋划长远,把扬优势与补短板、增内功与添外力结合起来,防止因简单化、片面化而影响生态治理成效。

  第三,生态保护有统一规范,更有个性差异,只有结合实际创造性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才能取得良好成效、形成有益经验。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方面,生态保护是全国需要加紧补齐的突出短板。生态保护各项工作,都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生态保护的各项决策部署。同时,各地自然禀赋、发展阶段、生态基础等各有不同,生态保护的具体政策措施不能千篇一律、墨守成规。水源区水网交错、支沟纵横,污染源复杂多样,其生态保护不断面对大量新情况、新问题,要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就不能搞经验主义、本本主义。很多地方正是在吃透中央精神的基础上,善于因地制宜想实招、出实策,不照本宣科,不搞“一刀切”,才较好处理了工作矛盾和利益关系,形成了群众高度认可、上级充分肯定、做法和成效都很有说服力的工作局面。实践证明,生态保护是典型的创造性工作,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把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统一起来,创造性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才能以科学的认识推动正确的实践,进而以正确的实践创造有益的经验。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