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工作的事情落实了,我心里就踏实了。”近日,从贵州普安县来到浙江镇海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罗坤出现在九龙湖镇一家纺机制造企业车间,因为刚换工作,他还在熟悉操作,但他对各方面的待遇都很满意。
在宁波达人村,从保安岗位上调岗到民俗风情街后,来自贵州册亨县的布依族职工黄寿康也显得如鱼得水:“割稻、割菜、挖番薯,我陪游客干的就是这些从前在家做的农家活,还能赚这么多工资,我很高兴。”
……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在宁波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超过12.3万人,其中包括来自宁波对口扶贫协作的贵州黔西南州和吉林延边州两地的275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他们均在宁波实现了就业稳定、收入稳定。
合适的人岗匹配、工作技能提升……宁波市总工会着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帮助一批对口帮扶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宁波稳定就业,奔向脱贫之路。截至5月底,黔西南州已经实现全年2000名建档立卡人员在宁波稳定就业的目标,462名黔西南州务工人员拿到稳岗就业补贴,数额达到103.9万元。
细微之处见真情。为了让异地就业务工人员“稳得住”,宁波市总与相关部门、企业和多方社会力量协同配合,下足“绣花”功夫,不仅解决交通、用餐、薪资发放等基本需求,还在岗位培训、住房安置、医疗、教育、权益维护等方面加大关心关爱力度,创造一个亲情化的留人环境。
在余姚市,稳岗6个月的黔西南州贫困户可领取1万元补贴,300余万元资金惠及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约300人。
在江北区,册亨籍的务工人员都会定期参加交通安全、岗位职责、专业技术等培训课程,不断锤炼技能、开阔视野。
在北仑区,有企业推出夫妻岗、父子岗、兄弟岗等“亲情岗位”,还提供“夫妻宿舍”,让务工人员在宁波找到“家的感觉”。
从一家外贸企业装配工岗位转岗到九龙湖纺机制造岗位上的罗坤,是在3月初搭乘复工复产的专车来到宁波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让罗坤没想到的是,受疫情影响,他所在的外贸企业出现困难,正当罗坤等职工为工作发愁之际,“娘家人”带来了好消息。宁波市总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同有关部门一道排摸了上百位贫困劳动力的岗位变化情况后,他们动员企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帮助40位不适应岗位或因企业订单收缩待岗的贫困劳动力实现调岗。
与此同时,宁波市总根据企业用工需求,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和岗前培训,增强其就业竞争力。目前,宁波市总已经安排各类培训共计184场次,惠及职工两万余人次。
“务工人员家庭条件普遍不太好,又在远离家乡的城市打工,难免会对工资起伏和环境变化敏感。”罗辉是黔西南州派驻宁波一家企业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有些务工人员会频繁更换岗位,个别人甚至会偷偷离开岗位。”
来自望谟县边饶镇的黄小广,因为语言、技能等原因,换了好几家企业都适应不了工作岗位,一度丧失信心。在扶贫干部不懈努力下,现在,黄小广已经在余姚富佳实业公司站稳脚跟。
眼下,在宁波,像黄小广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20岁出头的务工人员小韦,曾经在扶贫干部帮助下,换了七八家企业,从灯具厂、电池厂,到环保设备厂、教学用具厂,再到电机厂,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扶贫干部都没有放弃。
“我们会与企业协调,帮助他们找到最合适的岗位。同时,详细解释政策,尽力劝说他们留在宁波,提高自身能力、改善家庭生活。”罗辉说,“我们尽到责任之后,再交由他们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