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4点半,放学铃声响了,可我们生产线上的机器声还在响。”
平时,福建泉州市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吴海波下班和孩子放学的时间差有1.5个小时。到了寒暑假,孩子无人看管的“真空时间”一下子被拉长到了8个小时。吴海波感叹:“时间不够用,职场父母都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一分钟掰成两分钟来用。”
为填补职工下班和子女放学的“时间差”,福建省总工会联合多部门推出了职工子女“四点半”学校、暑托班等形式多样的课后服务。“放学早、下班迟、接送难”这个曾经难倒吴海波等无数职场父母的问题,在福建工会的助力下,有了全新的解法。
因为坚持,才能不负期盼
在泉州市洛江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杜丽卿看来,工会推广课后服务并不容易:“因为有太多的期待和期盼!”
洛江区总工会的一项调研显示,当地60%以上的职工接送子女存在困难,半数以上的职工家庭有强烈的托管需求和托管意愿,39.8%的职工表示因“时间差”引发的焦虑影响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2016年洛江区以“小步慢跑”的方式,联合相关部门在马甲镇新民村文华小学和部分企业进行“四点半课堂”试点。
为了推动课后延时服务扩容提质,在工会干部们的努力下,洛江区总工会先后联合教育、科协等部门,在落实场所、配备物资的基础上,每年给予试点学校2万元补助,并建立了托管申请、学生管理、教师激励、检查考核、安全管理等制度。“四点半课堂”被纳入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区11288名职工子女得以享受课后服务。
据统计,目前泉州市开展课后服务的小学已达649所,参加学生34.81万人,占到校生总人数的43.56%。
在泉州发端的“四点半”课后服务,也为全省推广课后服务提供了经验。福建省总从筹备“四点半”课后服务起,就做好了“长跑”的准备。
为解决课后服务所面临的“学校有安全责任顾虑、资金无持续保障、教师难获合理酬劳”三大难题,2018年,在省总工会的积极推动下,福建多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财政为学校购买校方责任保险及附加校方无过失责任保险,缓解安全压力;通过对试点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给予资金支持,破解资金难题;通过推动人社对额外承担课后服务工作的教职工给予一定劳务报酬,为一线教师送上激励。
“困难有千百种,放弃也可以找到千百种理由,但坚持,只要职工的一句呼喊就够了!”在福建省总工会副主席郑小蕊看来,“课后服务,服务一个学生,解放两个家长,既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又补齐了民生短板,虽是职工生活的‘小事’,却是工会干部心头的‘大事’。”
因为共担,才能共享
办学场地、活动设施由香格里拉酒店提供,课程由企业共同开发……日前,20名来自3家企业的职工子女共同“入托”。 厦门观音山职工服务站的工会专干谢晓彬告诉记者,“共享课后服务让3家企业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在她看来,“共担才能共享,要破解职场父母和子女之间尴尬的‘时间差’,需要多方发力。”
目前,福建多部门已联合出台规定,明确各地可根据课后服务性质,采取财政补贴、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落实中小学课后服务劳务费。
在福建省总的全力推动下,各地工会课后服务也有不同的解法。
在福州,当地明确公办中小学课后服务经费列入市、县(区)教育年度财政预算,市属公办中、小学按生均专项经费每生每年200元予以拨补。
目前,全省9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总工会均已联合有关部门出台课后服务相关文件,课后服务也出现在各级工会为职工办实事的项目清单里。
因为专业,才能填补“空窗”
这个暑期,在三明市大田县白岩社区,50名困难职工和抗疫一线职工子女参加为期一个月的暑托班,来自青晨社工组织的青年社工和大学生志愿者为孩子们提供公益辅导。
在三明梅列区群二社区,有了专业社工的加盟,“四点半课堂”升级为“十二点半学校”,解决了社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午用餐和半日托管问题。
在泉州石狮,依托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活动场所和师资力量成立的“四点半课后服务活动中心”,通过举办夏令营,帮助200多个双职工家庭实现家长上班、子女放学“零时差”。
为破解职工子女暑假看护难题,今年福建省总将“为职工子女开办暑托班”纳入为职工办实事项目,通过购买服务方式,选择有资质、能力和经验的社会组织开办200个职工子女暑托班,为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因疫情家庭遭遇重大变故的职工子女、双职工子女和单亲职工子女提供暑期托管服务。
福建省总社联部部长王德红表示:“‘工会+社会组织’的运行模式,为课后服务注入了社会组织的专业力量,有效填补了职工子女看管的‘空窗期’,也有力推动了工会服务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