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劳动模范-正文
张玉刚:“我就是要让大家共同富裕!”
//www.workercn.cn2013-11-11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山东省劳模、青岛开发区北窑社区党支部原书记张玉刚系列报道之一

“我就是要让大家共同富裕!”

中工网记者杨明清

  张玉刚是土生土长的北窑村人,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初中毕业不久,17岁的张玉刚就外出务工,先是在积米崖港学焊接,后来边给人修船边卖鱼,因为聪慧肯干,很快富了起来。2002年,27岁的张玉刚资产已经过百万元。就在他的生意风生水起、财富快速增长的时候,他做出一个决定:回村参选村主任。那时张玉刚说:“我就是要让大家共同富裕!”

  10年前的北窑村是个什么样子?100多户、300多口人,只有100亩薄地和1000亩荒山,“看坡一片黄,土地不长粮,户户吃救济,老人守破房”。

  上任第一件事,张玉刚就盯上了村里的老大难:吃水。因为地处小珠山深处,北窑村一直没有通上自来水,村民要往返10多里路,靠肩挑手提取水吃。张玉刚和村委一班人商量:组织村民出工干活,由村委担保、以他个人名义贷款,这样资金和劳动力的问题就都解决了。大伙儿认为此法可行。于是,他东奔西走,从银行贷到了12万元。工程开工后,因资金不足,张玉刚拿出了自己做生意积攒下的20万元。两个月后,北窑村人破天荒地吃上了自来水。

  2004年前后,青岛西海岸招商引资如火如荼,城区的厂房租金一路飙升。张玉刚瞅准时机,协调施工方先行垫资30万元,利用村里废弃的碎石场,建成了330平方米的通用厂房。进村路不好走,招商受阻,他就带领党员干部,整平了500多米的出山路。很快,便有企业入驻,村集体从此有了稳定的收入。

  从2005年建第一批厂房到2009年村庄整体搬迁前,北窑村通过“滚雪球”的方式,先后建起了2.7万多平方米的通用厂房。2009年村集体收入已突破500万元。

  2009年,区里启动对小珠山保护性开发,北窑村碎石场通用厂房被拆迁,村集体得到补偿款1800万元。如何处置这笔资金?张玉刚向村民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果把钱都分下去,虽然每人能分到几万元,但大伙儿的投资渠道并不多,这个钱是死的。不如集中起来买地投资,咱们村以后就有了长远的收入来源,村民生活和福利才有保障。”

  经过表决,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同意了他的提议。经多方考察,北窑村在黄岛区滨海街道属地购买了40亩地。按计划,在此建设2.4万多平方米厂房,建成出租后,可为村集体年增收400万元。

  集体经济改善了,张玉刚着手带领大伙儿改变村庄面貌。架路灯、修路、绿化、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村民健身广场……北窑村渐渐成了远近闻名的“好”村。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