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张洋:做知识型金牌讲解员
//www.workercn.cn2013-11-11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人物检索:张洋,32岁,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讲解组组长、一级讲解员,曾荣获“全国优秀导游”、“长春市青年岗位能手”、“净月开发区青年才俊”等称号。

  “这座蜡像,再现了1945年8月9日,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向溥仪讲述‘大东亚圣战’危机时的场景,请看,溥仪只坐了一半的椅子,神色惊慌,可见他知大势已去,该搬家走人了……”近日,记者在伪满皇宫博物院见到张洋时,她正穿着一身深蓝色制服,引导游客走进一个个令人深思的历史片断。

  2000年,张洋从公共关系学校文秘专业毕业,恰赶上伪满皇宫博物院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讲解员,凭借一身优雅气质和一口银铃般的普通话,她一路过关斩将,如愿入选。

  “原以为,讲解员的工作就是照本宣科,岗前培训时才大开眼界,历史、旅游、外语、播音、心理、礼仪,各方面都要学习,仅与溥仪相关的书籍,摞起来就有一米多高!” 张洋笑容温婉:“那时,一有见习机会,我就拿着小本子跟在老讲解员身后,恨不得把人家说的每句话都记下来……”

  自以为下足了功夫的张洋,正式上岗后,却一度受挫:“游客的问题五花八门,常常有答不上来的时候。那感觉,太丢人了!”

  为“充电”,张洋加班加点泡在伪满皇宫内,把每个景点、陈列都画下来,正史、野史多方寻找资料,一遍一遍绘声绘色地背,再用录音机录下来,反复挑毛病。

  就这样,张洋一步步“修炼”成了金牌讲解员,很多“回头客”都点名找她。让这些“回头客”诧异的是,她每次讲解内容都不尽相同,每听一次,都有新收获。其实,这正是张洋探索出来的“因人施讲”办法。多年来,她还出色完成了不少接待各国领导人的重要讲解任务。

  “近年来,随着博物院的改革发展,游客越来越多,而且越到节假日越忙。”张洋告诉记者,讲解一场,至少要一个半小时,淡季平均每天讲4场,旺季每天8场。“不仅嗓子冒烟、腿发软,吃饭时间都挤不出来。”

  作为窗口服务行业,讲解员受委屈的时候也不少,为此,院里特别设置了“委屈奖”。因为从业13年没得过“委屈奖”,张洋觉得自己特别幸运。

  在很多人眼中,讲解员的工作枯燥机械,只适合漂亮小姑娘“吃青春饭”,身边一些姐妹也陆续放弃了这个岗位,但今年32岁的张洋,始终保持着20岁的工作激情和活力。她说:“讲解员外在条件要好,但更重要的是内心修养。工作中需要不断学习,而且每天都能接触不同的人,这让我觉得很有挑战性,天天都有用不完的劲。”

  2006年起,张洋和部分同事在工作之余成立了一个宣讲小分队,自编自导,把东北人民的苦难史和抗争史编成话剧、歌舞、快板和小品,到长春市大中小学校、部队、机关、社区义务表演,仅2011年,这支小分队就演出30余场、观众达5万余人。

  “讲解员的工资和讲解量直接挂钩,义务表演虽然很占用时间精力,但其赋予了讲解工作更多的新意,小分队的成员也在逐年增多。” 张洋自豪地说,“我始终觉得,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会一直努力下去,做一名真正的知识型、高素质讲解员。”(中工网记者彭冰中工网实习生柳姗姗)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