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劳动模范-正文
何在翔:从举不起风锤到铮铮“铁汉”
//www.workercn.cn2013-12-20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国梦·劳动美 寻找最美一线工人】

何在翔:从举不起风锤到铮铮“铁汉”

  

  人物检索:何在翔,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矿职工,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煤炭工业优秀掘进队长。

  24年前,18岁的何在翔作为首批农民轮换工来到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矿,被分到了掘进队。1.58米的身高、不足40公斤的体重,与掘进工所使用的巨大且沉重的风锤搭配起来极不协调,他甚至因为没能举起风锤而被工友嘲笑。

  “如果连风锤都举不起来,迟早会被辞退,而这份工作我丢不起!”原来,何在翔家中共有兄妹4人,父母年迈,已无力再供养3位妹妹读书,而他不希望成绩优异的妹妹们学业就此止步,所以在煤矿的工作对他来说至关重要。为了让自己强壮起来,何在翔运用各种方式训练自己的体能,经常凌晨3点就起来跑步,松藻河畔、篮球场地,人们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

  4个月后,他主动从工友手中接过风锤,咬紧牙关、倾尽力气一下一下地将钻头打进岩层,汗水与岩层滴水混在一起打湿了他的衣衫,风锤与岩层碰撞产生的强大反弹力把他的手磨得尽是血泡,他却浑然不觉疼痛。举起风锤的那一刻,他甚至能感受到肌肉的颤抖和心中难掩的激动。

  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何在翔勤奋好学。因为能吃苦、上手快,矿上有资历的师傅都很喜欢他。2004年,他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被任命为掘进503队队长。503队是松藻煤矿综掘机械化程度最高的标杆队,何在翔深感“压力山大”,便更加刻苦地学习和钻研新技术。“矿上不断引进新设备,自己不懂怎么指导队员。”何在翔说,他相信只要肯钻研,再先进复杂的设备也能操作。

  何在翔重视先进知识和业务技能上的学习,并敢于大胆尝试。在完成一块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的任务遇到困境时,他率先采用“矿井锚网梁索联合支护工艺”,带领队友们顺利掘出第一个锚网梁索切角,填补了西南地区煤层松软、顶板破碎的中厚煤层掘进技术空白;面对从未接触过的综掘机设备,他一边不断向厂房技术人员请教,一边带领队友对综掘机进行解体和组装,经过3个月的努力,终于实现了综掘机在松藻煤矿上的成功试用。“何队长如今的身板就像是铁打的一样,为了完成工作,经常连续好几天盯在井下不休息!”503队副队长曾军对何在翔在工作上的坚守十分感叹。

  20余年扎根一线,何在翔从一名普通矿工成长为全国劳模。他不仅在工作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华丽转变,还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与队友们一起学业务、强技能、提素质。在他推广进行的32项技术创新中,仅“矿井锚网梁索联合支护新工艺”一项,每年便可为煤矿节约百余万元成本投入。

    (中工网记者 黄仕强 实习生 李娜 中工网通讯员 刘俊祥 饶早耕)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