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军衔生病时还在安慰我:‘没关系,哪天我真走了,你就当我出一次长差。’恍惚中,他真的又出了一趟差,我还在等待着他回家。”每每说起盖军衔,妻子王嫣明总是潸然泪下。
这就是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盖军衔。他更愿意别人把他的离去,当成是去出长差,因为他太爱他的工作了。一年当中,他有四分之三的时间都在出差,但他乐此不疲。
闭着眼也能拆装机器
1975年,20岁的盖军衔进入厦门工程机械厂当学徒工,学历只有小学水平。
当时大家都下班了,盖军衔却经常独自一人废寝忘食地琢磨技术。为了弄清装载机这个现代大型机械的结构和工艺,他对着图纸,一遍遍把数十万个大小不一的零件都拆下来,一一分解、研究,然后又一一装配上去。时间一久,他摸透了装载机的每一根血脉、神经,并练就了一个特殊的过人本领:蒙起眼睛,也可以把装载机分解,还可以全部装配上去,只要听声音,就能辨别机械故障产生的位置和原因。
有一回,盖军衔在巴西出差,接到中东一位客户的电话。该客户的装载机出了故障,向盖军衔求助,他一时无法过去,就请这位客户把手机放在启动的装载机旁边。盖军衔悉心辨析从手机中传来的声响,居然发现了故障产生的地方和原因,经过他切中要害的技术指导,故障顺利排除了。
参加工作30多年,盖军衔逐渐成为了装载机方面的行家。2012年12月,盖军衔获得了技术工人最高奖——“中华技能大奖”。
这些闪光的荣誉背后,是盖军衔辛勤的汗水。盖军衔以惊人的毅力,自学读完了中学、大学的所有课程,最后终于获得了机械专业的本科文凭。就在两年前,盖军衔从报纸上看到了一个快速记忆的英语培训班,那个班大部分都是小朋友,他也跑去报名听课。
三赴南极“修机器”
盖军衔人生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无疑是到南极“修机器”,他是我国首批受邀参加南极科考的工程机械行业的队员。
盖军衔第一次和南极结缘是在1995年。那时中国南极长城站的一台厦工装载机坏了,厦工便派盖军衔去修理。
盖军衔第一次参加国家南极考察队,担任长城站建设工程机械师。他充分利用极昼现象四处奔忙,两个多月,不要说午睡,连休息都没有安稳过。一座垃圾山,一幢房子般大小的建筑废渣,几乎都是盖军衔一个人清理运走的。
1997年,盖军衔第二次参加南极考察,出征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成为我国最早进入南极内陆冰盖的两位机械师之一。盖军衔摸索总结了一套冰盖行车、保养、维修的经验,保障车队从中山站向冰穹A行进了464公里,创造了世界纪录。
2004年底,盖军衔第三次参加南极考察。在中山站,盖军衔利用仅有的德文版原理图,对三辆雪地车进行了系统调整、检修。在进入南极冰穹A、海拔4000米(相当于藏区5000米)的最高区域后,由于连续紧张地抢修发电机组,盖军衔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身体接近休克,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坚持工作。
忍着病痛指导徒弟
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鉴于盖军衔突出的贡献和能力,公司多次要提拔他到领导岗位上,他却淡淡地说,还是把他放在第一线吧。
从南极回来之后的10年,盖军衔把全部精力倾注到培养技术骨干上。盖军衔一直坚信,年轻人是企业的未来,企业的希望。他经手培训的技术工人超过3000名。
2013年1月,盖军衔检查出患有胰腺癌。但他仍然把电脑放在床边,只要身子舒服一点便打开电脑看动画培训项目。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盖军衔咬着牙,抱着电脑做培训用的3D课件。徒弟来探视,盖军衔忍着病痛进行指导,询问项目的进展。
2013年4月25日,盖军衔走了,才58岁。所有与他结识的人收到他的这样一则短信:“各位朋友大家好,当你收到这条短信的时候,我已经离开人世间到另一个世界。感谢各位多年来的关心和厚爱,我在西去的路上遥祝各位朋友健康长寿。这是我送给各位朋友的最后一个祝福。永别了!”(记者 马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