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几代人搞了四五十年也没搞出个名堂,你就那么自信能突破前人?”得知马永生受命勘探南方海相油气时,妻子仲力忍不住泼了一盆冷水。
马永生不为所动。他对妻子说,“前人没有实现梦想,是受当时的勘探理论和技术所限,也可能有认识不到位的地方。对于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我个人非常喜欢,组织上也很信任我,希望你支持我放手一搏。”然后,他决然地踏上南下的征程。
这是1999年5月的事。
之后的9年,马永生奔走于云、川省内的大山中。在那里,他抒写了自己人生中最辉煌的诗篇。他为中国找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海相气田——普光气田。他将中国海相碳酸岩盐油气勘探提升至世界水平。2009年,年仅48岁的马永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3年入选国家首批“万人计划”杰出人才。
2003年,当普光1井获得稳定工业气流时,守在现场的马永生喜极而泣:“这可是被‘冷水’浇出来的‘金娃娃’!”这话,于普光,于他本人,都是极为恰当的。
马永生出生于贫寒之家。13岁丧母,15岁失父。为了三个姐弟的生活,身为长兄的他曾一度退学。后来,在政府、乡亲和同学的帮助下,他才在重返校园,并一路攻读到博士。这种经历对马永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仅培养了他在逆境中坚守的性格,而且让他对这片土地有着深沉的爱恋。
1990年博士毕业后,马永生没有“下海”或者出国,而是进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成为一名石油人。1992年,他主动申请前往新疆,参加塔里木石油会战。在那里,马永生初露锋芒,留下了至今为人称道的“打赌”故事。
当时,马永生在岩心库看了塔东区8口井的岩心,初步认为是东河砂岩,属于潮坪沉积。之后,他与英国北海现代沉积环境资料作了比较,认为非常相似。于是,他预测这一层位中不会有发育好的生油岩存在。
然而,塔里木总地质师却对正在钻探的一口井满怀希望。他与马永生各执一词。两人约定,如果正在钻探的满参1井带来的是暗色物质,那么马永生请吃饭;如果是红色物质,那么总地质师请客。钻探结果证实了马永生的预测。
“我不是离经叛道的人,对前辈的工作很尊重。不过,我也不是个循规蹈矩的人,会坚持自己的想法,绝对不会盲从。”马永生忆及往事如是说。这确实是他一以贯之的态度。在普光气田的发现过程中,这一点更是显露无疑。
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布莱维尔德说:“中国缺石油可归因于三个地质条件:一是中、新生代没有海相沉积;二是古生代大部分海相地层不能生成石油;三是除西部和西北部某些地区外,几乎所有地质时代的岩石遭受强烈的褶皱、断裂,并受到火成岩不同程度的侵入”。由此产生了“中国贫油论”论调。尽管后来中国人开创了陆相成油理论,发现了大庆等大型油田,可是这种论调对中国海相油气的勘探还是产生了严重影响。
我国海相沉积岩分布面积达455万平方千米,初步估算资源量385亿吨油当量,相当于总资源量的34.5%,应该成为我国油气资源战略接替领域。可是,此领域数十年无重大斩获,令众多勘探家梦碎。作为南方海相重要的盆地,四川盆地曾有四轮开发热潮,最终也未见地宫中的“金娃娃”。截至2000年,当时最大的威远气田,其探明地质储量也只有409亿立方米。在普光地区,前人已经钻各类探井21口,没有发现油气田。
然而,马永生竟然把南方勘探的突破口锁定在了川东北的普光和通南坝——这些被前人“证实”没有勘探潜力,并被认为是“禁区”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