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物因电解除杂质,人因电解留精华。”9月5日,株冶集团省劳模柳祥国收到了一副对联,这是江西理工大学冶金与化工工程学院28个大学生送给他的离别礼物。
“在株冶,我们体会到电解冶金人的淳朴,也感受到劳模精神的力量。”离别之际,博士曹才放紧紧握住柳祥国的手。他告诉记者,明年他还要带队来柳工工作室,要将柳工的“电解精神”传到江西去。
让“种子”成长“大树”
“从事冶金行业有前途吗?”“冶金行业的苦、脏、累,离我们的理想太远。”“绿色冶炼真的能做到吗?”9月3日中午,在柳祥国工作室里,江西理工的“新”大学生和株冶的“老”大学生聚在一起,开展了一场以“种子”为主题的班会。
“每一个大学生都是一颗金种子。”柳祥国将班会的主题定为“种子”,就是希望在他和同事们的引导下,让每一颗冶金的“种子”都能长成参天大树。
“一到株冶,我心理就有巨大的落差,甚至对自己毕业后从事冶金行业产生动摇。”赖卫第一个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因家庭条件好,赖卫几乎没干过体力活,信心百倍来株冶实习的他,在上班的第一天就想打道回府。
“刚走到厂门口,刺鼻的气味就迎面而来。”当赖卫走进锌电解厂二工段,柳祥国成长的地方,戴着双层口罩的赖卫忍受不了酸雾、高温,早早地离开生产现场。
“这也是我刚到株冶的反应。”湖南工业大学有色冶金专业的代晓博,在2012年就曾慕名来到锌电解厂二工段实习。原本也想打退堂鼓的他,在与柳祥国的一次次交流中,坚定了当一名冶金人的信念。
传授技术,更要传播思想
“穿着长筒胶鞋,带着胶手套,在生产现场做阳极板实验。”回忆起见到柳祥国的第一面,曹才放记忆犹新,他没有想到传说中的劳模会主动和他攀谈,并把他直接带到锌电解槽边,现场讨论起降噪防酸的改良措施。
“柳工用行动诠释了电解人的本色。”柳祥国经常带着代晓博在生产现场转悠,为代晓博仔细讲解每一个工艺流程,带着他检修每一台设备。如今的代晓博大学还未毕业,却已和柳祥国在共同研发一种新型阳极技术,“这会大大降低锌电解能耗,真正做到绿色冶炼”。
“实习让我对自己有了准确的定位。”赖卫说自己将以柳工为镜子,寻找自己在冶金行业的新位置。
“传授技术,更要传播思想。”对于当代大学生,柳祥国认为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心态决定工作态度,而工作态度决定一切,“爱岗乐业的冶金人就一定会开花、结果。”
取得“电解”真经
“柳工传递给我们的是冶金人的工作态度。”学生林炎根在剥下十片锌片后,胳膊都抬不起来。柳祥国在递给林炎根一杯解暑茶后,拿起工具,剥起锌片来,并把剥离时掉下的锌渣片搜集到一起。
“这就是差距。”面对周而复始的体力活,林炎根一味地就想完成任务,可柳祥国却是用心在做,25公斤重的锌片成为柳工的“心头肉”,一点残渣都要回收利用。“我终于明白,自己离劳模到底有多远。”
此次前来实习的28名大学生,直呼大有收获,并给柳祥国取了个小外号,叫“电解导游”。在生产现场向学生们讲解时,平时内向害羞的柳祥国马上就会变得滔滔不绝起来。
有一次,林炎根和同学刘强经过锌电解槽旁,看到柳祥国突然蹲下去,用抹布将连接电解槽的电插班擦拭得干干净净。见同学们一头雾水,柳祥国耐心解释,电插班脏了,能耗就会高,影响电解槽的整体能耗,轻轻一擦,就能节约不少能源。
“大学生要一步一个脚印,就像锌电解一样,需要长时间的沉淀,才能得到金属,人也需要沉淀,才能有收获。”在柳祥国劳模工作室学习的日子,28个来自江西的大学生感受到“劳模”不再是一个抽象的称号,而是他们身边的良师益友。(记者 向冠男 通讯员 刘杰 尹智毅)